• 12阅读
  • 0回复

热闹的喀什集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6
第5版()
专栏:通讯

热闹的喀什集市
本报记者 石正章
“巴扎天”(赶集的日子),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村集市上人山人海,汽车、拖拉机和数不清的毛驴车、马车和牛车,纷至沓来;骑毛驴的老人,骑自行车的青年,以及近年才出现的骑摩托车的人,涌进一个个“巴扎”(集市)。在一些大的“巴扎”,赶集的一天多达10万人,成交额在20万元以上。
喀什地区管辖12个县市,有230多万人口,其中维吾尔族约占90%。1978年,这里开放了原有的63个“巴扎”。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目前“巴扎”已增加到95个,成交总额由1978年的3,600多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1.7亿元。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多万元。
在集市上,可以看到,农民的穿着比过去好多了。维吾尔族姑娘一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小伙子中,穿土布的少了,穿化纤布的多了。过去农民时兴穿靴子,现在青年人爱穿质量好的皮鞋了……
农民的购买力迅速增长。莎车县贸易公司和供销社把价值8万元的商品运到一个公社商店,两个月就卖光了,其中5,000双皮鞋两天之间就销售一空。据喀什地区商业局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商品的零售额每年以8%左右的幅度上升。
今年,喀什地区小麦喜获丰收,其他农副业生产情况也不差,农村购买力进一步增长。维吾尔族农民大都把钱花在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家庭副业上。一个突出现象是,农贸市场上的牲畜交易十分活跃,牛、马、毛驴、骆驼、牦牛和绵羊购销两旺。在喀什市东郊新开辟的一个“巴扎”上,牲畜成交额有时一天就达10万元左右。此外,农具也很畅销,拖拉机有人买,小农具是热门货,化肥则是供不应求。
在生活用品方面,上海的乔其绒和杭州、苏州的绸缎等,都深受欢迎。然而这些纺织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致使数以千计的个体商贩常驻内地采购,运回新疆后抬价出售。如果允许当地有关部门与上海、江浙等地生产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工厂直接挂钩,势必有助于稳定物价,满足群众的需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