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评我国第一部《巴黎公社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7
第5版()
专栏:

评我国第一部《巴黎公社史》
唐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集体编写的《巴黎公社史》,不久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解放以后,我国出版的关于巴黎公社的书籍(包括国外著作的中译本在内)为数不少,但是,由我国史学工作者自己编写的巴黎公社史著作,本书还是首创。
《巴黎公社史》一书,对巴黎公社这个十九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了系统、全面、深刻的阐述,从正面阐明了被歪曲的和被错误理解的公社经验,同时对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做出自己的回答。
把巴黎公社作为历史运动加以考察
一部史学专著的学术价值,必须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和专著,约有一百八十多种。这在我国世界史著作中是不多见的。
本书的作者们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广泛地参考了外国学者对巴黎公社研究的成果。我国史学工作者过去对巴黎公社研究的成果,在这部著作中也受到了重视。该书某些重要章节的初稿,还专门邀请公社史研究者举行了小型的学术讨论。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部著作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巴黎公社研究成果的一个概括。
《巴黎公社史》对巴黎公社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步步深入的分析。过去,在我国史学界关于巴黎公社历史的论述中,在探讨公社革命的社会历史根源、分析说明第二帝国覆灭以后巴黎无产阶级建立公社尝试的历史过程方面,有不足之处。本书阐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路易·波拿巴专制政府内外政策的接连受挫的过程中,法国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演变。它的论点是:由普法战争失败所引起的推翻第二帝国的1870年9月4日革命,是法国最后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从“九四”革命到1871年3月18日革命的半年时间里,法国民族矛盾与社会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而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实行投降叛卖政策,对内加紧镇压人民,导致阶级矛盾逐步上升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该书详细叙述了巴黎公社革命酝酿期间主要群众政治组织的活动的特点。此外,本书还概要地分析了当时法国工人运动的水平、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公社革命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通过以上这些分析,着重论证了巴黎公社革命不是一次偶发事件,无论它的发生和失败,都有其历史必然性。
该书对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从世界近代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
围绕公社革命和政权性质
这个根本问题进行论证
《巴黎公社史》一书紧紧围绕公社革命和公社政权性质这个重点,对涉及公社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概括,提出了有一定创见的观点。
近年来,我国有的研究者不赞成把巴黎1871年3月18日革命看作是无产阶级革命,不同意说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他们认为,3月18日起义是一场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民主革命;巴黎公社不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标准,只是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专政政权。《巴黎公社史》围绕这个关系到巴黎公社性质的根本问题,从巴黎公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公社领导核心的状况、公社当政的实践、公社同第一国际和各国无产阶级的关系、公社的历史地位等各个方面,充分阐述了3月18日起义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新型国家雏形的基本特征。其中,对于确立无产阶级统治的新秩序,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进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改革,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样一些最能从本质上反映无产阶级国家基本特征的具体实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由对公社政权阶级性质的不同见解,派生出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巴黎公社究竟是国家政权,或者只是城市地方自治机构?本书通过对公社部分行使国家权力的实践的分析,确认巴黎公社不是巴黎一个城市的地方自治机构,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全国政权的身分在行事。本书还对地方自治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证了巴黎公社的自治制与建立统一的共和国的一致性。
通过周详的论证,本书得出如下结论:巴黎公社是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由于公社革命没有能够取得全国胜利,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资产阶级所扼杀,这个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从其履行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体现无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质,以及行使权力的实际范围来说,都还发展得不够充分,不很成熟。但是,本书作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肯定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国家的雏形,应该是勿庸置疑的。这个结论不同于以往公社史著述中一些绝对化的提法,它既明确肯定了公社作为新型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成熟和发展不够充分之处。
在论证公社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的过程中,该书具体剖析了巴黎公社的各项重要法令和措施。它对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措施,特别是其中的人质法令、劳动报酬制度等提出了较为新颖而有说服力的见解。对著名的4月16日法令,即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场转交工人协作社的法令,作为公社打算触动私有制,开始筹划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改革的一个例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在关于给业主以赎金的法令等问题上提出了与一些苏联学者所持见解的不同看法。
在评价公社内部多数派与少数派分歧时,本书也不同于过去的史书,它主张“没有必要过分执着于追究哪派应负主要责任,而应当超越两派的分野,具体分析某个成员起了何种作用”(见《巴黎公社史》第486页)。作者强调指出:“巴黎公社在团结问题上的沉痛教训表明,无产阶级只有建立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不允许进行派别斗争和非组织活动的,因而具有统一意志和高度团结的革命政党,才能真正保证革命赢得胜利,巩固胜利。”(同上第486—487页)
继承了中国史学方法的某些传统
该书采用中国读者较为习惯的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对每一件事,既引用材料详细叙述,又在叙述之中夹有简评。每章的结语别具一格,对全章进行概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书单设一章,论证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以总结全书。把历史事实的叙述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是这部著作的重要特色。
在体例上,这部著作结构严谨,眉目清楚。既注意知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也重视理论深度和必要的分析。全书总体上按照历史事实的时间顺序,从纵的方面阐述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过程,同时又对公社作为新型国家雏形这个全书的主题进行横切面的深入剖析。
本书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注意到历史人物的活动。对公社的重要活动家,包括曾经起过不好作用的人物,直至公社的敌人,例如梯也尔、法夫尔等,除在叙述历史事件当中穿插他们的活动外,还专门对他们的简历作了概括的介绍。
还有一点使读者感兴趣的是,该书以一章的篇幅介绍了巴黎公社在中国的反响,及中国人民纪念、学习、宣传、研究巴黎公社的状况。这在公社史研究中还是首次尝试。
本书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不同的学术观点,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磋商探讨的态度。即使结论性的概括,也声明只是提出一己之见。
当然,作为国内第一部巴黎公社专著,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例如,从1871年3月18日至28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掌权期间的活动,书中反映不够充分,材料比较单薄。全书各章风格也有不尽一致之处。有些段落尚带有匆忙落笔的痕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