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家家户户搞核算 降低成本多增产——湖北许多农户种田讲求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8
第2版()
专栏:

家家户户搞核算 降低成本多增产
——湖北许多农户种田讲求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段存章
编者按 湖北一些地方适应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开展社员家庭生产成本核算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他们的作法值得重视。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田既下功夫,又下本钱。但由于不懂科学的经济管理,往往不计成本,造成浪费。农民的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切实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做不仅符合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究竟还要不要加强成本核算?生产责任制能不能代替成本核算?针对这个问题,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公社灯笼坝大队对30个典型户承包的108亩水稻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是:百斤主产品成本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7户,占57%,高于平均水平的有13户,占43%;盈利的26户,占87%,亏损的4户,占13%,其中亏损最多的一户,主要是盲目投资,大量施用化肥,加上人工费用,每亩成本60多元。由于施肥不当,造成主副产品收入减少,每亩亏损22元多。
事实教育了干部和社员,使他们认识到,尽管实行了联产承包、分户经营,但并不是人人懂技术,户户会管理。由于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不一样,各户之间出现了“五个不一样”:单产高低不一样,收入多少不一样,成本高低不一样,盈亏多少不一样,投资效果不一样。这说明生产责任制并不能代替成本核算,家家户户搞核算,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此,湖北各核算试点队按照生产季度,每年开展二三次典型户经济分析活动,方法是“三对比、三分析”:对比单产高低,分析技术措施是否科学;对比成本高低,分析生产投资是否合理;对比盈亏多少,分析经营门路是否恰当。这种经济分析活动,方法简单,道理明白,效果很好。如麻城县中一公社王集大队,去年夏季召开了典型户夏收作物成本分析会,从51户中比较,大队长荣得力科学种田,增产节约,经济效果最好。他种的小麦亩产比其他户的平均亩产高74%,投资却少12%。荣得力的经验,对社员影响很大,大家跟着学,去年全队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为了少投资,多收入,湖北农村有的社员还在核算家庭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江陵县纪南公社新桥大队第七生产队社员杨兴明,在承包的水稻田中进行两组试验。一组是在两块土质相同的中稻田中进行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经济效益的对比试验。在其它技术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施饼肥的田与施化肥的田经济效益相比,每亩投资少35.9%,产量高12.4%,纯收入多10.1%。一组是在早稻田中,进行按配方施用氮肥、磷肥和单纯施用氮肥的对比试验。其经济效益,虽然前者每亩投资多7%,但是每亩产量高18%,纯收入增加20%。杨兴明的试验,使周围社员群众认识到种田既要讲生产上的可行性,又要讲经济上的合理性,提高了社员们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现在全大队近70%的户订阅了《江陵科技报》,大家学科学、算成本,争取增产增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