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重视基础建设 加强“工作母机” 福建中等师范教育恢复早发展快 省教育部门正为形成师范教育体系而努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8
第3版()
专栏:

重视基础建设 加强“工作母机”
福建中等师范教育恢复早发展快
省教育部门正为形成师范教育体系而努力
本报讯 记者蔡珪村报道: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把中等师范教育视为“工作母机”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来抓,使全省中师教育恢复得较早,发展得较快。从1980年起,全省18所中等师范(其中包括两所幼儿师范)学校,每年有五至八千多名毕业生奔赴农村和城镇小学、幼儿园任教,逐步解决山区、海岛和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缺乏问题。
在十年动乱期间,福建省的师范学校统统下了马,校舍被占用,教学设备被瓜分,教师队伍遭受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实践中看到,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中等师范教育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从1979年开始,经省政府批准,把全省18所中等师范提高为省属师范学校,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各校的经费也列入了省级预算,每年由省教育厅直接下拨给各校,使中师的经费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1982年7月,省委三届五次全会《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议》下达后,全省中等师范每年平均教育经费,从1979年的492万元增加到763万元,逐步扩大了中师的基建投资,增加教学、生活、实验和各种专用教室的用房。
与此同时,省教育厅又在配备领导班子,提高专任教师水平和提高招生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他们首先从各校选拔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热心中师教育事业的中青年教师充实领导班子。然后狠抓这18所中师里1,000多名专任教师的提高工作。
为了加强对中师队伍的建设,省教育厅还规定从1981年起,凡是要从中师调出教学骨干教师,一律经省教育厅批准,保证了中师教师队伍的稳定。
在提高中师招生质量方面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一)改变招生办法。从1981年开始,把中师招生指标下达给地(市),由地(市)教育局根据本地区小学师资队伍状况,把招生指标下到县(市),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并从1982年起,停止招收高中毕业生,除继续招收部分在职小学民办教师(学制两年)外,全部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由两年改为四年。(二)新生录取采用考试与推荐、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还规定受地(市)级以上表彰、事迹突出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经过面试及格后,可直接保送入学。
采取上述措施之后,全省中师教育大有起色。据福州、建阳、龙岩等三所师范学校的调查,这几年学生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绝大多数毕业生能服从分配,安心工作,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许多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毕业生也主动提出到最艰苦的山区小学去工作,他们立志献身于山区小学教育事业的行动,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赞扬。二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专业能力有所提高。三是这几年来,由于重视和加强了对体、音、美的教学,各校专任教师对这些学科的质量都有较显著提高。
为了全面地发展中师教育,福建省教育部门还准备逐步增办艺术、体育和外语师范学校,为在全省逐步形成师范教育网而积极创造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