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无功”与“有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8
第5版()
专栏:

“无功”与“有过”
于直畅 李鹏
清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大意是: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末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吧!”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狱某狱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事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有过呵!”此官员无言可答。
纪昀讲的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衡量干部的标准问题。任何国家都要求自己的官员能干实事、兴利除弊、有所作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廉洁奉公,不假公济私,不搞特殊化,是一种起码的品德。但只满足于这一点还不够。特别是今天,干部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就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负责,勇于斗争,敢抓敢碰“老大难”。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如果该问的事不问,该管的事不管,“睁一眼,闭一眼”,遇到问题绕道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是开创不了新局面的,实则是负国负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说:“无功就是有过”。
(摘自云南《支部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