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一株阻挡不正之风的大树——记山东潍县央子边防派出所所长陈龙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8
第5版()
专栏: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株阻挡不正之风的大树
——记山东潍县央子边防派出所所长陈龙凤
本报记者 吴鸿业
陈龙凤是山东潍县央子边防派出所所长,今年54岁了。自1949年入伍以来,一直战斗在艰苦的边防第一线。就说央子吧,这是濒临渤海湾的一个盐碱滩,看不到沙子,望不见渔帆,纵深几十里全是烂泥。船开不过来,车开不进去,出入全靠步行。13年来,陈龙凤千百次出海检查工作,喝的是又苦又涩的咸水,吃的是自己腌制的辣椒和泡菜。陈龙凤入伍34年,有33个春节是在战斗岗位上度过的,只回家过了一个团圆年。他三个孩子出世时,他都没有回家看看。
陈龙凤一家五口,住在20平方米的破旧楼房里。楼房多年失修,楼梯踩上去摇摇晃晃,楼板裂的裂,翘的翅,象个破筛子。陈龙凤在这样的房子里一住十多年,从未向领导提出换房的要求。
1981年国庆节,陈龙凤的儿子要结婚。家人和朋友都劝他申请一套新房。论资历、论住房困难情况,他有充足的理由。但陈龙凤没有去申请,却苦口婆心地给儿子和未过门的儿媳做工作。儿子不服气地说:“你看人家,有好几处住房,有的还是高墙独院。你革命时间比他们长,为什么还要住这样的房?”陈龙凤激动地说:“我不能跟那些名不符实的党员比。共产党员闹革命,难道就是垒起深墙独院把自己和群众隔开来吗?”儿子见爸爸动怒了,再也不提要房子的事,父子俩把危楼补补刷刷,办了婚事。
陈龙凤长期在边防派出所工作,群众对他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他掌管千余户渔民的出海权,从未喝过渔民的一口酒,也没有从渔民手中买过一星半点海味。他常说:“要争取党风根本好转,靠的是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实践,我们不能嘴上喊争取党风根本好转,想的、干的却是利用职权谋私利!”
1979年底,根据上级指示,潍县要将一批能出海作业的农民转为吃商品粮的渔民。陈龙凤发现有7个人不符合转渔民的条件,而这7个人,全是水产局和捕捞公司的领导干部的亲属,其中有某书记的妻子,某领导不满三岁的孩子。陈龙凤想,让我管户口,我就要向党负责,绝不能让这些搞不正之风的人从我眼皮底下滑过去。他当晚就向县公安局管户籍的同志报告了情况,公安局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全都退了回去。
这一来,可惹怒了某些人。水产局某领导连续三次找上门来,有人还跑到县政府和公安局告陈龙凤的状,说:“小小派出所长胆子真大,上级批准了的都不执行!”陈龙凤针锋相对地说:“不管谁批的,不符合原则就不行。”
这些人看陈龙凤软硬都不吃,只好求助于领导说情。有人对陈龙凤讲:“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次给他们落了算啦,下不为例!”陈龙凤坚定地说:“我不搞什么‘下不为例’,谁也不能违背党的原则!”
搞不正之风的人,在陈龙凤面前被碰得垂头丧气,缩回去了。群众却从陈龙凤身上,看到了党的形象、党的力量,增强了争取党风好转的信心和勇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