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努力发掘矿产资源潜力 为经济建设服务 地质矿产部加强秦岭巴山地区地质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9
第2版()
专栏:

努力发掘矿产资源潜力 为经济建设服务
地质矿产部加强秦岭巴山地区地质工作
计划到1990年以前,提供六十个可供勘探和开发的矿产地,完成十项重大地质科研项目
本报讯 通讯员李威尧报道:地质矿产部长孙大光在最近召开的“秦岭巴山地质座谈会”上说,秦岭巴山地处我国腹地,战略位置重要,成矿条件好,应该进行深入探索,找到更多、更好、更大的矿藏,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秦岭巴山地区东起焦枝铁路,西至甘肃、青海省界,南临四川盆地北缘,北濒渭河流域,面积约28.4万平方公里。区内有著名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米仓山等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已故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指出,秦岭是中国的乌拉尔。解放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秦岭巴山地区做了大量的普查勘探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矿产有86种,产地四百余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30余处。但是,由于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作难度大,很多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问题尚未解决。
在座谈会上,秦巴地区的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五省地质局,各自提出了加强地质工作的初步方案。地质矿产部归纳各省意见,提出了《开创秦巴地区地质工作新局面的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近期地质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总的任务部署原则是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努力发掘矿产资源潜力,讲求地质找矿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计划在1990年以前,在提高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和进一步评价矿产资源远景的基础上,向国家提供60个可供勘探和开发的矿产地。完成秦巴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等十项重大地质科研项目;完成治理宝成铁路沿线、汉江流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灾害的调查。
地质矿产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决定首先组织力量对重大基础地质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找矿方法等,进行攻关。同时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区域展开、重点突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