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从小学抓起 从师资抓起 青海制订普及初等教育十条措施 为开拓西北培养、储备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9
第3版()
专栏:

从小学抓起 从师资抓起
青海制订普及初等教育十条措施
为开拓西北培养、储备人才
本报讯 记者金元明报道: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关于开拓大西北的战略部署,最近召开了全省普通教育工作会议。本着“从小学抓起,从师资抓起”的精神,会议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十条措施和要求:
一、要求从州县到生产大队各级领导,都要提高对发展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紧迫性的认识。各级领导都要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二把手要亲自抓教育。今后检查工作,考核干部要把教育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检查。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普及小学教育。今后一个时期内,牧区每个公社要培养出一二百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经过努力,逐步使每个牧民家庭能有一名合格的完小毕业生。
三、多种形式办学。在农牧区,可以办全日制的完全小学,也可以办学制三年到四年,只学语文、算术和生产知识的队办简易小学。居住特别分散的地方,可以增设教学点,让农牧民子女就近参加早班、中班或晚班学习。牧区继续巩固发展寄宿小学,同时还要兴办更多的随畜群转移的牧读小学和牧读点。
四、农牧区各类小学要尽可能地附设学前班,以发展幼儿教育。
五、按照农牧民的需要,逐步在农村牧区开办业余技术学校或业余技术班,以学技术来带动扫盲学习。
六、省民族教材编译处要针对农牧区各类学校的需要,分别编写出能学以致用的乡土教材。
七、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教育投资。农牧区社队要从公积金、公益金中拿出一定数额发展教育事业,并鼓励厂矿企业、社会团体和私人集资办学。在继续免费供应藏、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文字课本的基础上,对贫困地区学生免收学杂费、课本费。
八、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他们既当教师,也成为传授科学技术的带头人。对现有教师要进行考核,合格的发给证件,不合格的要调离教学岗位。对当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要分期分批组织轮训,并动员一批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归队。
九、从领导力量和办学条件上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师范院校实行定向招生,要为农村牧区培养出能够派得去、留得住的土生土长的当地教师。鼓励民办教师报考对口的师范院校;每年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输送到全国重点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充实师范院校师资;并向全国各地招聘一批有志于发展青海教育事业的师资,以应当前急需。
十、支持教师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