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忆陈毅同志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9
第5版()
专栏:

忆陈毅同志二三事
张铚秀
(一)
我是江西人,在湘赣苏区参加红军。我跟随红军长征后,只听说陈毅同志留在江西,领导和坚持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从设在延安的红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这一年的11月,我在江西省南昌市的八路军办事处——一座旧式旅馆里,见到了陈毅同志。第一次见到陈毅同志,留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是终身难忘。他中高身材,浓眉大眼,目光灿灿,英气勃勃。穿着很朴素,一套合身的蓝色工人服,胸前佩戴着一枚亮晶晶的为纪念红军参加土地革命战争而颁发的纪念章。当时,这种纪念章只发给红军的团以上干部,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红军的高级干部。他见到我,伸出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用浓重的四川口音,亲切地对我说:
“张铚秀同志,你们辛苦了!你们走了两万五千里路,又回到南方来组建新四军,热烈欢迎你们到来。”
我是一个在红军中长大的穷孩子,没有上过什么学,当时还是一个刚满二十一岁的营级指挥员,因此在去见陈毅同志之前,心里就有些忐忑不安。没想到,一见面,他是那样谦恭亲切,平易近人,顿时间,我那埋藏在心底深处的畏惧之情,也就一扫而光。我坐下来,无拘无束地回答着他向我提出的许多问题。等到他把该问的话问完了,我就向他提出,请求他尽快分配我的工作。
他笑起来,十分诙谐地说:“而今我还是个‘空’军司令,能把你分配到那里去呢?”
接着,他就向我详细介绍江南地区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他特别向我介绍了当时我并不了解而今天许多人都已经知道的所谓陈毅“出山”的情况。他说,为了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他曾到谭余保同志领导的部队里去,向部队宣传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解释党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因为有一些同志还不能正确理解党的路线和政策,发生误会,几乎被“砍掉脑壳”。对于这件事,还要做艰苦的思想工作。我听着他的介绍,深为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坚决执行党的指示的行动所感动。
陈毅同志对我说,“你是从湘赣边区出去的,你还回到那里去。你到谭余保同志的部队去工作吧!”
陈毅同志继续说,“谭余保是个好同志”,“我们的许多老同志,一旦理解了党的政策,是会坚决拥护的,党指向哪里就会跟到哪里。你到谭余保同志那里去,帮助他收拢和扩大游击队,把部队整顿好。”
我欣然受领了陈毅同志交代的任务。
这时,陈毅同志紧锁双眉,以沉重的语气指示我:“对待国民党,既要同它讲联合抗日,又要有所警惕,提防它搞鬼。最近,广东何鸣领导的那个游击队,千把人刚集中,就上了国民党的圈套,吃了大亏。你到谭余保那里去,一定要注意选择群众条件好而又地形有利的地区,集中整顿部队,将来开进,也要选择有利路线。”
辞行前,陈毅同志还为我们同行的三个人派了一个“交通”,并亲自指定了前往湘赣边区的路线,交代了途中应注意的事项。
我们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昼夜兼程赶到湘赣边区,找到谭余保同志,在他的领导下,迅速集中各地的红军游击队,整编成一个大队,然后将部队带到皖南抗日前进基地,集结待命。
(二)
新四军于1938年1月在南昌正式成立,将分散在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组编成三个支队(江北为四支队),每个支队辖两个团,在安徽省屯溪附近的岩寺集中。为了有力地打击日寇,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命令皖南新四军的三个支队尽快向江南敌后深入,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逐步向上海、南京近郊挺进,以威胁日寇占领区的心脏地带。陈毅同志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这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为了保障主力部队顺利进入敌后,陈毅同志亲自协助粟裕同志,从一、二两个支队中,抽调部队和干部组成先遣支队,我也被调到先遣支队当侦察参谋。陈毅同志非常重视先遣支队东进的准备工作,亲自向部队作政治动员,布置战略侦察任务。部队于4月28日从潜口出发后,他又通过他在川军郭勋祺部的一些旧交,向川军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先遣支队顺利地通过了川军防区太平、青阳、南陵等地。他日夜关切地注视着先遣支队在东进途中所出现的各种重要情况,直等收到先遣支队已全部顺利通过日伪封锁线的报告后,才放下心来,随即着手安排一支队挺进江南的组织工作。
我们先遣支队深入到江南敌后,目睹了祖国大好河山遭受日寇蹂躏的种种情况。日寇占据铁路沿线各要点,尽管兵力薄弱,但由于国民党军队毫无抵抗,广大群众又没有组织起来,少数日军经常下乡骚扰,无恶不作。而国民党的溃军又聚众为匪,有的打着
“国军”旗号自称“司令”、“旅长”,真是三里一“司令”,五里一“将军”,对老百姓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可是见了日寇却闻风而逃。广大群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渴望有一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前来解救他们。我们将这些情况电告军部之后,陈毅同志不久便亲率傅秋涛、张正坤同志的两个团,于5月进入镇江、句容、丹阳、金坛等地区。7月,张鼎丞同志又率第二支队的三、四两团,进到江宁、当涂、溧水、高淳等地区。
我们部队的干部战士,原本在闽、浙、赣、湘、鄂等省的高山峻岭之中,打惯了游击战,一进江南的水网地带,看见到处都是江河、沟渠和湖泊,夜晚行军,不断有人掉进水田里。有些同志甚至怀疑,在这样的地区,能不能开展游击战争,部队能不能生存和发展。陈毅同志非常了解部队的思想情绪,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部队进入江南敌后不久,他就在溧水的竹箦桥,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反复讲明在敌后的江南水乡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利条件。他说,江南地区虽然是水网地带,没有深山密林,但这里有广大的抗日人民,有了广大的抗日人民,也就会出现许许多多人造的“深山密林”。我们战斗在由人民群众组成的“深山密林”之中,就能生存和发展,就能打胜仗。陈毅同志这篇重要讲话的精神,很快传达到全军,教育了全军指战员,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在那段时间里,陈毅同志特别注意抓好部队的纪律,并处处以身作则,每到宿营地,总是夜不入户,铺开一块油布,撑开一把雨伞,就席地而睡。不管情况多么复杂,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都能指挥部队揪住敌人狠打,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有的同志把陈毅同志的作战指挥概括为
“稳、准、狠”三个字,这是对的。陈毅同志指挥过的一些著名战役,已为大家所熟知。这里,我只举出两个还不为大家了解的战斗或战役的例子,来说明陈毅同志作战指挥上的特点。
1938年7月1日镇江附近的新丰车站一战,所以能获全胜,就与陈毅同志重视战前侦察分不开。战前,陈毅同志多次派出侦察分队前往侦察,了解到50余名日寇虽然驻守在用钢筋水泥建筑的车站内,但因天气炎热,晚上除哨兵外,其余的全部睡在楼外的吊床上。经过反复侦察,陈毅同志认为,车站大楼虽然坚固,日军的武器虽然精良,并擅长拚刺,但由于未遭我沉重打击,骄惰疏忽是可寻之隙,离楼野宿是我可乘之机,决定采用夜摸偷袭的战法,先袭杀敌哨兵,除其耳目,然后消灭乘凉野宿之敌于混乱中。为了防止少数敌人窜入敌堡顽抗,还准备好火攻器材。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军侦察员扑上去捕杀敌人哨兵时,惊动了其他乘凉睡觉的敌人,突击分队便一跃而上,手舞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大部分敌人死于我军马刀之下,少部分逃进碉堡,又被我军用火攻烧死。这一仗,除三名日军侥幸逃命外,其余全被我军消灭。
陈毅同志面对强敌而能积极寻找战机,大胃口地吃掉敌人,还表现在解放战争初期歼灭国民党第一快速纵队以及攻占峄县之战。当时,我华东部队刚在苏北结束宿迁战役,全歼戴之奇的整编六十九师四个旅,苦战之后部队未及休整补充,蒋介石便令其第一快速纵队的一个坦克团、一个榴炮团以及八十师的两个摩托化步兵团,疾速猛进,越陇海线突袭临沂。陈毅同志当即令地方部队阻击敌人,迟滞敌人前进,同时调动我苏北主力部队杀一个回马枪,全歼敌第一快速纵队。而后又乘敌惊魂未定,挥师峄县城下,用刚刚缴获的美式105榴弹炮轰击敌阵,又全歼蒋军马励武所部整编二十六师。至此,华东蒋军拥有的第一批美械105榴炮48门,全部落入我军手中,为我军装备了两个榴炮团和一个坦克大队。这些,就是我华东部队用来祝贺1947年新年的贺礼。
(三)
陈毅同志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非常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部队每到一地,他总是喜好走访各阶层人士。他交游甚广,无论是开明的、不那么开明的,甚至有些反动的人士,只要政治和军事上需要,只要条件允许,他都愿意与之交往,或者来者不拒。由于他学识渊博,气度宏伟,待人诚恳,言必有信,因而深受有识之士的敬佩。就是对于某些顽固不化的家伙,他也常常能博引古今,晓以大义,披沥肝胆,诚挚相待,使对方往往愧颜相对,无地自容。由于陈毅同志善于团结各阶层人士,我军无论开向何处,都深受各方拥戴,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赢得了许多有利条件。
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在江西南昌筹建新四军时,陈毅同志在中共中央东南局的领导下,与国民党的各种官员多方周旋,为新四军的集结和整编,争取了时间,扩大了影响,以后在开进途中还吸收了一批抗日青年参军,壮大了队伍。陈毅同志亲率一支队东进,由东门渡越过日寇的封锁线到达高淳县城时,为了给我军以后往来此地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尽管日寇劫后的高淳县城官民惊魂未定,陈毅同志还是设法找到了国民党的县长。我们的部队在湖边焦急地等待着陈毅同志上船东渡,而他却不慌不忙,与那位县长足足谈了一个下午,宣传我军的宗旨和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抗日的有利条件和前途,把那个本来满面愁苦的县长说得满心喜悦,满口答应要为我军多做些事情。送陈毅同志上船时,他还要随员找来一条“大联珠”香烟(当时最好的香烟)相赠,说是日寇劫后无物相送,请笑纳作为征途消遣。以后,我军人员和伤员经由此地来往,得到不少方便。部队进入茅山地区以后,陈毅同志说服了茅麓公司的经理纪振纲,使他从消极观望走向积极抗日,向我军助械助饷。陈毅同志还向茅山地区的和尚道士做工作,教育他们积极支援我军作战。江南地区有不少国民党军政人员流散,有的还拥有武器。陈毅同志亲自向他们做工作,使不少人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的还将武装交给我们指挥,要求我们派干部帮助他们训练部队。我军进驻苏北,由于陈毅先人一步做了李明扬的工作,分化了蒋顽力量,为黄桥决战的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毅同志与我们永别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他那崇高的革命品德和气质,他为党和国家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必将永远为人民所怀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