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战争年代的勇士 建设时期的实干家——回忆张连奎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9
第5版()
专栏:

战争年代的勇士 建设时期的实干家
——回忆张连奎同志
吕东 韩纯德 郑汉涛 王立
连奎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他把一生献给人民解放事业和国防工业建设事业,谱写了一个忠诚革命战士的光荣历史。
(一)
连奎同志是山西省定襄县人,生于191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他组织了“和平门体育联合会”,通过体育活动,团结爱国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他是和平门游行大军的组织者之一,手擎大旗英勇地走在队伍的前面。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党组织决定连奎同志回山西。他历任定襄县委书记,北岳区党委二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他与晋东北军分区负责同志密切配合,放手发动群众,建党建政、组织抗日统一战线、减租减息、除奸反顽、开展对敌游击战,迅速打开了局面,使晋东北根据地很快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1940年后,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晋东北根据地以滹沱河为界,分为河南、河北两区。连奎同志兼任河南区分委书记和区队政委。1942年,分区的主力部队转移,形势十分严峻,连奎同志说:“我们党组织是做群众工作的,没有群众就没有根据地,斗争越残酷,就越不能离开老百姓。”他率领分委机关和区队,坚持就地斗争,与敌人周旋。为扭转局面,他率领区队深入敌后的敌后——阳曲、寿阳、榆次,成功地开辟了新区。1944年攻打定襄县城,他率先登城,活捉了伪县长,缴获了大量军需、民用物资。
抗日战争胜利后,连奎同志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党派他参加军调部太原中心小组工作,任中共首席代表。他与许光达等同志一起,代表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军区首长,在谈判桌上同美、蒋、阎的代表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
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连奎同志转向军事工作。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六十六军副政委、政委。他参加领导的部队在华北地区南征北战,纵横千里,先后参加了忻定、察南、保北、石家庄、平津张和太原战役,屡建战功。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他亲临前线,组织突击队首登城垣,荣获“登城先锋”首功。军长肖新槐同志生前常说,连奎同志是大学生出身,打仗却是勇敢的。1950年10月,他所在的部队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由于仓促应战,首战不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政治领导,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部队保持旺盛的革命士气和必胜的信念。在第二次战役,特别是突破三八线的第三次战役和第四次战役的五音山阻击战中,连奎同志所在部队都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受到志愿军总部和彭德怀同志的表扬。1951年10月归国前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授予连奎同志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二)
1952年,连奎同志转业到国防工业战线,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局长、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和党组书记、副部长和党组副书记,第五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和党组副书记等职。
连奎同志主持兵器工业工作时,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要求兵器工业生产更多更好的武器弹药,供应前线。然而,当时的兵器工业基础微薄、条件简陋,远远不能适应需要。连奎同志动员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重点地区调查研究,就地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经过不长时间,整个兵器工业出现了增产支前的新气象,品种、质量和数量指日上升,战争急需的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不久,我军装备要实现制式化,而兵器工业原来的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远远不能适应。连奎同志率领兵器工业全体同志,对所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更新技术。按照引进的技术资料,从原材料、零件到成品,一丝不苟地试制鉴定。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批制式武器定型生产,装备了部队,改变了我军武器装备“万国牌”的落后局面。
1953年底,连奎同志任二机部副部长,主持国防工业基本建设工作。当时我们缺乏大规模基本建设的人才和经验。连奎同志从抓班子入手,组织起勘察设计、设备安装和新厂筹建的队伍,做好建设方案论证,组织选择厂址、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从1955年起,开展了大规模基本建设工作,仅用两三年的时间,就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批航空工厂和配套的电子设备、武器工厂,并在这些工厂中制造出了我国第一代喷气式飞机、第一代坦克以及火炮等重要军事技术装备。
1958年初,一、二机部和电机部合并,组成新的一机部,连奎同志协助赵尔陆同志分工主持国防工业的全面工作。他大力组织专业教育机构的建设,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人才和轮训老干部。在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中,连奎同志积极组织企业发展民用产品的生产,沟通供产销渠道,很快生产出工农业急需的大量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部化肥设备的空压机、第一辆小型越野汽车,都是在国防工业企业里诞生的,填补了一批空白。
(三)
连奎同志的一生,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光明磊落。他的一言一行以维护党的利益为准则。从战争年代到经济建设时期,他历任许多部门的领导职务,当“班长”,他是以身作则的好带头人;当副手,他是得力的好助手。他坚定地贯彻集体领导原则,从大局出发,积极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他襟怀坦荡,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总是严于律己,不居功,不诿过。
连奎同志一贯忠实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搞小圈子。他几经调动,从不带干部到新的部门去。他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一视同仁,诚挚相待。他爱憎分明,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在艰苦的反扫荡中,一位同志患空洞性肺结核,生命垂危,连奎同志得知后,立即把仅有的一位随队医生留下,责成他全力抢救,使这位同志脱离了危险。
连奎同志一生听从党的安排,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战争年代他就书不离身,认真掌握革命理论,正确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组织上给他的马匹,成了驮书的工具。走上经济工作岗位后,他更是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和管理知识,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复习基础理论,学习新知识。每到一个工厂、研究所,他总是虚心地向工程技术人员、业务干部和工人请教。由于他刻苦钻研,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管理国防工业的专家。
在“文化大革命”中,连奎同志尽管遭到冲击,身体被搞垮了,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千方百计抵制林彪、江青一伙的干扰和破坏。林彪篡夺国防工业领导权后,不顾国民经济困难,借机搞庞大的军事建设计划。连奎同志从实际出发,不畏强暴,坚持原则,提出意见。为此,遭到了极不公正的非难。林彪一伙的一意孤行,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也给兵器工业带来很大的混乱和后遗症。对此,许多同志深感痛心。回忆往事,无不认为连奎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敢于直言,主动做了大量补救工作的负责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粉碎“四人帮”后,连奎同志被选为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虽然病魔缠身,还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惦念着兵器工业的整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连奎同志生前说,一个人能对党有所贡献,就是最幸福的人。这正是他一生遵循的座右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