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阿根廷的一场借债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9
第7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阿根廷的一场借债风波
本报记者 李志明 管彦忠
10月14日阿根廷中央银行宣布,外国信贷银行已同意将于本月28日向阿根廷提供15亿美元新贷款中的第一笔5亿美元款项。负债累累的阿根廷政府稍微透过了一口气,避免了一次严重的支付危机。
一个时期以来,阿根廷在支付外债问题上处境极其困难。围绕着筹借上述15亿美元的新贷款,曾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今年8月中旬,阿根廷中央银行曾与外国银行集团谈判并签定了为期5年的1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但这项虽经签定的贷款却一直被卡住未能兑现,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外国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想借此迫使阿根廷接受两项条件:一是要阿根廷修改现行的“破产法”,因为该法规定在处理破产案时本国债主享有优先权;二是要阿根廷的国营企业在同外国债主签定外债续借合同时,必须接受债主提出的条件。为解决燃眉之急,阿政府做出了让步,于9月14日修改了“破产法”的有关条款;9月16日签署了阿根廷航空公司续借外债的合同,同时宣布其余国营企业都将照此办理。
据这项合同规定,阿航1984年到期的外债在延长偿付期限时,须由阿根廷政府和中央银行作保,保证人每月须向贷方提供经济状况的报告;如签约企业无力偿付,外国债主可要求以阿根廷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抵债等等。这件事在阿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各界纷纷指责政府把国家财产拱手交给了国际金融界,损害了阿根廷主权。为此,联邦法官费德里科·平托于9月22日裁决,终止国营企业续借外债的谈判。外国银行集团对此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推迟发放已允诺的贷款,向阿根廷政府施加压力。
为应付这场危机,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几项应急措施:停止兑换出国旅游外汇;停止一切支付外汇的进口,已签合同均停止付款;冻结银行外汇存款两个月等等。这一决定引起了恐慌,有现汇的人纷纷携款存入邻国银行,企业界也抱怨停止进口会影响生产。于是,军人执政委员会在举行紧急会议后又表示,国家应该履行外债合同义务。10月8日上诉法庭也宣布关于终止续借外债合同谈判的裁决无效。这样,一场借新债还旧债引起的风波才告结束。
当前,阿根廷正处在10月30日大选前夕,外债总额已近400亿美元,今年到期的外债本息约为50亿美元,明年还本付息的外债将达140亿美元。这次虽经一再妥协,外国银行集团同意发放新的贷款,但形势依然严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