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人强苗壮——记灵丘县育苗专业户李义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0
第5版()
专栏:农村通讯

人强苗壮
——记灵丘县育苗专业户李义芳
习琦 王希舜
今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山西省灵丘县城关公社城道坡大队在开生产队长会,布置育苗工作。“俺们队里不行!”一队长说。“育苗好是好,就是没人搞。”二队和四队的队长也推了牌。就剩三队李义芳了。“你们不敢应承我应承!我育四五十亩,整整在在的值得专门闹。”“军中无戏言!”“咱这个人不会说大话,说出来就要做出来”。
就这样,李义芳与大队签订了包地51亩的育苗合同。几天时间,他和爱人、孩子修理了原来的两间看烟房,翻地、修路、开渠,连最先要育的杨、榆、槐苗畦也都整理好了,却碰到了购买秧苗缺乏资金的困难。以后不说,单眼下急用的2万根杨条、2万株榆苗、50斤槐树籽就得花2,500多元。这么大一笔款从何处来呢?找大队?找公社?……一个又一个“伸手”的想法都被他否决了。最后,李义芳想到自己的一头骡子、一头驴。第二天,他赶着牲口上了集,随后向亲戚借钱。不出四天,他就足足地凑了3,000多块钱,买了秧苗、树种。
5月上旬,李义芳动手育落叶松与油松的苗。往年,为了绿化荒山,县里的汽车一辆辆开往五台,天热路远,拉回的落叶松苗多半成了烧火柴。去年,有个公社买回一车落叶松苗,一株也没活。李义芳早就暗下决心:一旦育苗,非育落叶松,非育成不可。晚上,李义芳一字一句地啃着县苗圃主任送给他的育苗书。白天,他到县苗圃、到林业局……四处求教。凭着这股劲头,李义芳很快掌握了做床、处理种子、发芽、管理等一套育苗技术。在领导的关怀下,“兵”搬来了,“将”也请来了。一些亲戚、朋友自愿来当他的助手,公社林业员、林业局的工程师、技术员热情地前来为李义芳当参谋,可把李义芳高兴坏了。
四个多月,李义芳住在苗圃的看地房里,地里吃、地里睡。听见蝼蛄叫,就赶快查看苗床,撒毒饵,把家里的两瓮谷子撒了个底朝天。别人赶庙会、看热闹,他和爱人、孩子却在烈日下洒水护苗。别人还在梦中,他已在苗圃里赶鸟了。
艰辛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今,李义芳的苗圃一派生机:15亩杨苗、5亩榆苗、5亩刺槐苗都长得高高的,一片翠绿;20亩全苗的落叶松正健康地进入生长期;6亩油松也苗全苗壮。这下,队里用苗不愁了,李义芳自己也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