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画中有诗——记《澳大利亚近百年风景油画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0
第6版()
专栏:

画中有诗
——记《澳大利亚近百年风景油画展览》
本报记者 张克宁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风景优美。那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蜿蜒起伏的青山翠谷和水天一色的海滨湖泊,饶有特色,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今天,《澳大利亚近百年风景油画展览》远涉重洋,把田园诗般的澳大利亚风光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10月15日在北京开幕的《澳大利亚近百年风景油画展览》,是自1977年以来澳大利亚美术作品第二次在中国展出,也可以说是对赴澳展出的《中国明清画展》和《秦代兵马俑展览》的一次“回访”。参加展出的58幅风景油画,出自28位澳大利亚画家手笔,分别创作于1837至1939年之间。它们都是澳大利亚6个州的美术馆及私人收藏的珍品,过去极少或从未出国展出过。其中,《米尔森角秋天的早晨》系澳大利亚最优秀的画家之一汤姆·罗伯茨于1888年所作,不久前刚以重金从欧洲购回故国,还未及同澳大利亚观众见面,就被作为“文化使者”派到北京来了。
十九世纪初期的澳大利亚油画家多来自欧洲各国,后期的一些名画家如汤姆·罗伯茨、阿瑟·斯特里顿等人曾赴欧洲从马奈、梵高等油画大师学艺。因而,这个时期油画的写实技巧基本属欧洲传统。然而,当时处于开拓阶段的澳大利亚与欧洲相比,又有其别具一格的环境和景色。加上南半球明媚、充足的阳光投撒在景物上所产生的多变色调,就使这个时期的油画,如同前来参加画展开幕式的新南威尔士美术馆馆长凯邦对记者所说的那样,“使细腻的欧洲技法与独特的澳洲风光浑然一体”,它们还以画家们运用自如地表现的光线变化为特点。
画展上的作品中,要数几幅大型风景画最引人注目。H·J·约翰斯顿的“影绰黄昏”作于1880年,长约2米,高1米多。画家凭借着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和娴熟的技巧,表现了黄昏时分高大的桉树林倒映在清澈的小溪中的迷人景色。移步近前,人们还可看到密林深处有3个土著人在帐篷外埋锅造饭,通红的炭火同整个画面的冷色相比,是微小的一点暖色,但却使得整个画面静中有动,冷中有暖,更加衬托出原始森林中恬静的气氛,真可谓别具匠心。其他作品如埃利奥瑟·格鲁纳的“春霜”、汉斯·哈森的“金色的阳光”等不仅充分体现了欧洲传统油画中丰富多变的色彩关系,而且还以强烈的质感,仿佛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片土地上的勃勃生机。阿瑟·斯特里顿的“悉尼港”则展示了1909年悉尼港口的景色,同70多年后今天的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相比,虽显得土气甚至荒凉,但却充满着浑朴的自然美。“丛林之王”、“大桥的抢修者”等几幅作品既使观众领略了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的自然风物,又以强烈的笔触显示了早年开拓者创业的艰辛。58幅风景油画犹如在展厅墙壁上开凿的58扇窗户,使我们得以饱览近在“窗外”的异国风光,感受到浓郁、清新的大自然气息。
画展开幕后仅一天半的时间,观众已超过1万人次。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邓安佑在开幕式上对记者说,秦代兵马俑在澳展出时,参观人数达70万人次——占全澳人口的5%,因而“破了纪录”。以他本人为例,仅在陪同赵紫阳总理访澳期间就曾两次前往参观。他说,澳大利亚正考虑在中国办个更大规模的展览。
画展在北京展出两周后还将在上海、广州展出。相信它将使我国人民更多地了解澳大利亚,也将使我国美术界同行通过观摩,从中得到借鉴。(附图片)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张克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