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玛多县实行大包干 畜牧业显示新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1
第1版()
专栏:

玛多县实行大包干 畜牧业显示新活力
本报讯 记者蒋鹏、刘金桐报道:青海省玛多县改革不利于牧业生产的管理制度,从今年5月间开始,全面实行畜牧生产大包干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县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玛多县草原广阔,牧民人均拥有100多头牲畜,人均分配水平这几年一直居全国前列。这里从六十年代初期以来一直实行“两定一奖”(定工、定产、超产奖励),这个管理办法在收益分配和草场利用等方面,仍然有“吃大锅饭”的弊病。玛多草原牲畜多在全省有名,而生产上的损失、浪费大也十分惊人,全县每年丢失的集体牲畜多达1万头以上,因剪毛不及时、不仔细造成的羊毛损失,每年少说也有两三万斤。
沿袭了20多年的“两定一奖”能否突破?玛多这样的富裕县能否搞大包干?正当县领导举棋不定的时候,牧民群众发出了强烈的呼声:“富裕了不吃‘大锅饭’,玛多也要搞牧业大包干”。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使玛多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决心在全县推行牧业大包干责任制。
大包干给玛多县的畜牧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牧民们切实加强牲畜饲放管理,起早贪黑,身不离畜群,努力抓膘育肥。丢失了牲畜,他们就顶风冒雨,遍山寻找。最近几年,玛多县的牲畜头数锐减了近十万头,今年的畜产品生产却一反常态出现了上升的势头。7月份剪羊毛,家家户户早安排,早动手,剪得净,毛茬低,羊毛产量比去年增长10%。9月份交售的藏羊、牦牛大都膘肥体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