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加快发展西北地区畜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1
第1版()
专栏:社论

加快发展西北地区畜牧业
党中央领导同志近几年多次提出,西北地区要重视发展畜牧业,要下决心使养牛、养羊等养殖事业有一个大发展。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巡视西北几省区之后,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改造大西北的方针,再次强调要把畜牧业放到重要地位。这是西北地区搞活经济,实现治穷致富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西北地区的农业经济长期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怎样才能较快地摆脱这种状况呢?这里多数地方土质贫瘠,缺水少肥,三十多年来单一抓粮,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粮食固然有所增长,但代价大,经济效益低,还带来了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恶果,人民仍然摆脱不了贫困。如今,人们已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改造西北的自然面貌。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西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林木生长慢,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受益,农民单纯依靠造林难以迅速致富;而畜牧业一般当年即可受益,比林业生产见效快;畜牧生产把草转化成价值高的肉、奶、毛皮等产品,比种粮食投资小,收益大。畜牧业发展了,有了资金和肥料,“畜多肥多,肥多粮多”,粮食生产广种薄收的局面也才有可能根本改变。现在世界上农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农业结构上,都从以农为主向以牧为主或农牧并重转化,不少国家牧业的产值已占农牧业总产值的50%或50%以上。农业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广大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愿望。我国西北地区要搞活农业经济,较快地富裕起来,一定要发挥大西北的优势,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优先地位,真正做到兴牧促农。
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这里有三十多亿亩草原草山草坡,占全国草场的60%多,而且牧草品种繁多,牲畜品种资源丰富,其中有蒙古牛、西藏牦牛和骆驼、宁夏滩羊、新疆细毛羊、甘肃河曲马、三北羊和奶山羊等许多优良畜种。这里的牧民和农民,都有从事畜牧生产的传统习惯与丰富经验。各地已初步建立了为牧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有了一支虽然数量不多但富有经验的技术队伍。只要指导思想明确了,从现有的基础出发,扎扎实实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同时依靠政策的威力把千家万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加快牧业的发展是能够做到的。
当前,西北的各级领导,要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以牧促农、以林护农、改造大西北的重要意见,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一个目标上来。要制订出发展牧业的具体规划,一项项地去落实,凡是现在能做的,就要雷厉风行地去做。要抓好建立和健全牧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草场管理、建设、使用责任制,坚决改变人吃“大锅饭”、畜吃“大锅草”的状况。责任制的形式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的选择和创造,不要用某些框框去卡群众。凡是能够促进畜牧生产迅速发展的责任制形式,包括联产承包制,只要证明行之有效,就应放手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已实行牲畜和草原责任制的地方,要做好服务工作,如牲畜品种的改良,围栏物资的供应等。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要统一管理起来。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关心科技队伍的建设,采取适当的政策吸收外地的科技人员,到大西北来参加建设,贡献才智和力量。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西北人民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也是西北人民为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个伟大目标应当承担的光荣任务。我国制革、羽毛、食品、毛绒纺织、制药等轻工业和外贸事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迫切要求大西北提供更多的畜产品。西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发展畜牧业对于繁荣少数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强固的边疆,更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动员起来,努力奋斗,合理开发和利用几十亿亩草原、草山、草坡,为繁荣西北的经济和国家的兴盛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