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鲁山人民摆脱了饥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29
第2版()
专栏:

鲁山人民摆脱了饥荒
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
全县的概况与特点
河南省鲁山县地处伏牛山东麓,全县耕地面积七十四万四千二百二十八亩,人口三十九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名,每人仅平均一亩九分土地。该地解放前,占全县人口百分之八的地主和富农,占有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十;在国民党反动派罪恶统治下,被搜刮殆尽,又加水旱灾荒,以致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极为贫困。
全县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其次是玉蜀黍和豆类。群众约百分之七十依靠农业维持生活;百分之三十依靠柞蚕、瓷器、捞纸、捞铁沙、编织、采山货、烧木炭、焦炭、砍柴、运输等副业为主要生活来源。
一九四七年秋解放后,全县约三分之二的地区曾一度进行土改,贫苦农民大都得到一部分土地;后经减租、反匪、反恶霸等运动,到去年冬天土地改革前为止,地主、富农经济已被削弱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另三分之一的地区,地主、富农经济也被削弱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一年来的生产领导与扶持
该县去年水灾严重,据估计,全县群众今春平均要缺三个月的食粮,严重威胁着今年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当时领导方面重视并抓紧了生产度荒工作,曾连续召开了县各界代表会和区农代会,深入细致地研究了灾情,订出了具体的生产度荒办法;并逐级成立了以主要干部负责的生产度荒委员会。当时各地都根据不同的生产门路,密切结合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副业生产,结果胜利度过春荒,并顺利转入了大生产运动。
生产运动初期,由于领导干部及一般干部领导新区群众生产缺乏经验,因此虽然在四月召开的县各界代表会和区农代会上,初步贯彻了春耕生产十大政策,批判了干部“歇一歇”的思想,并提出了在原有基础上增产一成的生产任务。但所制订的生产计划与要求,却多脱离实际。经过不断碰壁、不断摸索后,便切实转变领导作风,从党内到党外,通过各级代表会大力贯彻生产政策,稳定各阶层的生产情绪,树立群众从劳动中改善生活的思想,教育党员、团员、干部在生产中带头;领导干部则亲自下去,从加强调查研究入手,有重点地创造经验并及时推广。全县并根据广大农民对生产的实际困难与要求,做了以下几项主要的具体工作:
(一)解决牲畜、农具、种籽的缺乏困难。解决办法是,一方面推动群众大量运用旧有的互助形式与互助习惯,进行生产互助,并宣布借贷自由,提倡互助互借:另方面则有重点地发放大批农贷。全年除贷放麦种七十八万六千六百六十七斤,解决了群众耘麦困难外,并三次发放牲畜、农具贷粮(包括由地方自筹贷粮)四十四万八千八百斤,贷款一亿一千五百二十五万四千元;连同群众自己购买的,全县共计增加牲畜近五千头,增添牛车、手车三千五百九十六辆,增添大批犁、耙、锄,镢,同时并组织兽医,及吸取群众旧有治疗方法,及时防止与治疗牲畜病疫,收效很大。
(二)兴修水利。该县历年水灾旱灾为害甚大。人民政府根据群众对这方面的迫切要求,大力领导群众开渠,修河,筑堤,打井,共发放水利贷粮十一万斤,贷款七千六百万零三百元,实行以工代赈。计全县共开排水渠六十一道,救出土地一万五千二百二十四亩;筑堤一百六十四道,堵决口二十四处,能保护土地二万九千五百五十亩;修复灌溉渠八道,可灌溉土地二千六百五十三亩;修复与新打水井三十九眼,修理与新购水车五十八架,共可浇地一千六百五十亩。以上各项共可增产粮食二百四十九万二千六百九十斤。
(三)奖励开荒积肥。计全县共开荒四万五千零七十七亩,平均每亩增产粮食九十斤。共可增产四百零五万六千九百三十斤。积肥方面,曾运用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研究与推广施肥对生产的重要作用和各种积肥方法,掀起了群众性的积肥运动。今年全县每亩土地平均施肥四千斤,超过了已往任何一年。
(四)研究与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全县各区、乡普遍根据不同季节,召开老农座谈会,研究精耕细作方法,研究选种、浸种及防治病虫害等;再将研究结果向群众宣传推广。很多地区农民研究生产技术的空气颇盛。今年全县切实做到了深犁细耙,勤锄多修。麦秋两季,群众也大都进行了选种。
全县农业生产已超过了战前水平
鲁山解放三年来,特别是经过全县完成土改后的今年一年来的生产建设,全县生产面貌已完全改观了。农业生产,除工作基础不够好的第九区接近战前水平外,其余地区大都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据在两个不同类型区,和六个区的八个不同类型乡的调查统计,战前每亩土地平均产量为二百五十五斤,解放前每亩平均产量为二百四十八斤,今年每亩平均产量则为三百斤;牲畜、农具方面,一九三六年,牲畜为二万零八百七十六头,犁、耙、镢锄共四万一千八百九十九件。一九四六年牲畜为一万八千九百三十三头,犁、耙、锄、镢共四万一千五百六十四件,今年牲畜则为二万一千五百九十八头,犁、耙、锄、镢共四万七千一百零五件。今年全县共产粮食二亿二千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四百斤(水利开荒增产和副业生产未计入),超额完成今年增产一成的生产计划。除缴纳公粮外,每人平均有粮食五百十五斤,可以维持全年一般的生活水平。
在十二月五日召开的全县劳模大会上,劳动模范们普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群众全年一年所生产的粮食,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户够吃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户尚有余粮,很少数不够吃的户,从副业生产中也都能得到解决。这就是说,鲁山人民从此摆脱了历史性的饥荒,这是鲁山人民生活史上的一个可喜的大转变。因此,劳模会上全体劳动模范们都以极大的喜悦报告了生产成绩,交流了生产经验,并树立了今后的生产劳动旗帜,大家信心十足地要在明年大生产运动中达到丰衣足食,更加强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