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巴航在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1
第7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航在前进
本报记者 史宗星
近几年当世界上许多航空公司盈利下降或亏本经营的时候,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盈利额却在大幅度上升。1982—1983年度巴航收入4.33亿卢比,比前两年增长5倍,这是“不寻常的成就”。
巴航从1954年创建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在1960年,它即是亚洲最早拥有波音707飞机的航空公司。目前它拥有“空中公共汽车”等大型宽体客机32架,飞行于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的36个国家。它的“培训中心”已有27年历史,不仅为本公司培养了大批人才,还为32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近3,000名飞机驾驶员、工程师和其他人员。1980年它还建成了自己的电脑控制中心,许多航空业务已由电子计算机服务。
七十年代后期,巴航曾经是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到了1979年发生的一起坠机事故,使巴航信誉下降,加上当时世界石油价格猛涨,从而陷入了连年亏本的窘境。
1981年巴航在新上任的总经理维卡尔·拉齐姆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经营管理的改革,使巴航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维卡尔·拉齐姆被人誉为“实干家”、“用喷气式速度工作的人”。他一上任,就跟随机组飞行卡拉奇—纽约航线,检查工作,掌握情况,并提出许多改进措施。改革中,他和公司首先精简了3,000多名超编职工,为各个部门和每个职工规定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增加了岗位津贴,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工作效率明显地提高。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巴航对所有服务人员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乘务员不仅要学会为乘客提供饮食的正确方式、标准而又亲切的说话语调和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等,而且要接受积极为乘客服务的道德品质教育。训练结束时进行严格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出航。近年来,记者多次乘巴航飞机旅行,深感巴航的服务大有起色。一登上舷梯,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女乘务员就向你致以热情的问候,使你一踏进机舱就感到轻松愉快。坐定后,一份当天的报纸和一杯清凉饮料随即送来。当你品尝着美味的食品,欣赏着悦耳动听的巴基斯坦音乐时,你似乎不是在空中飞行,而仿佛是在一个热情的巴基斯坦家庭里。航程结束时,一张精心印制的征求意见卡片即送到乘客手中,上面写着:“我们总在想方设法使您在我们的班机上过得舒适和愉快。然而,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仍有不断改进的余地……”后面署名“巴航总经理”。卡片另一面列有9个服务项目,均标有“优、良、及格、差”四个等级,乘客可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标出各自的评价。
另外,巴航充分利用新建的电脑控制中心,高效率地为经营管理服务。目前电子计算机已被广泛用于巴航的售票、电话订座、财务计划和问询业务等方面,既迅速又准确。“维修中心”的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在飞机检修方面实现了自力更生。
巴航的经营贯彻“薄利多销”原则。根据不断变化的乘客数量,灵活掌握票价。有人估计,巴航票价的折扣率在40%左右,这是很有竞争力的。此外,巴航还加强对外宣传,每年拨款数百万卢比用于广告和介绍本国风土人情、文化古迹和游览胜地,以吸引更多乘客。近两年,巴航的座位使用率明显提高,上年度达68%。(附图片)
巴航职员使用电子计算机经营电话订票业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