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报纸批评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2
第1版()
专栏:

报纸批评大有可为
本报评论员
看最近一个时期的报纸,在大力宣扬好人好事的同时,对不正之风的鞭笞也十分有力,报纸上的批评相当活跃。这里仅就首都报纸略举几例:
《中国农民报》揭露了河南省开封地区化肥供应中的弊端。
新华社揭露了北京市崇文门菜市场违反商品供应政策的问题,有的报纸作了连续报道。
《北京日报》公布了一批享受公费医疗,看病抓药不取药者的名单。
《北京晚报》公布了部分开公车到密云水库钓鱼者的汽车牌号。
《光明日报》揭露了北京站东单售票厅一些不法分子敲诈旅客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鹤壁市共青团干部赵国煊虐待妻子的行径。
《工人日报》揭露了丹东仪器厂四车间代主任柳德义对青年女工报复陷害的罪行。
《经济日报》批评了河北省任丘县一些人哄抢偷盗石油物资的歪风邪气。
类似这样的批评,报纸上还有很多,包括地方报纸。批评、揭露的内容,多数属于不正之风,也有一些是违法乱纪行为。就不正之风来说,有一些性质比较严重,也有一些是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但由于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应在纠正之列。批评形式也很有创新:有的把事情原原本本和盘托出;有的先提出问题,唤起人们的注意;有的直接公布了汽车牌号,要求被批评者“对号入座”;有的以照片配合文字报道,或以照片为主。批评大都具有典型意义,见报后不但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有关领导机关直至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有的领导机关抓住报上批评的典型,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这一时期批评报道比较活跃,表现出报纸为纠正不正之风所发挥的主动精神。大家知道,在报纸上展开批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有来自被批评者本人的阻力,还有来自他们的“关系网”,包括某些领导干部的阻力,还有来自那些官僚主义严重的上级领导机关的阻力。有人把记者采写批评稿件的难处归纳为:犯周折,费时间,担风险。这很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凡是有高度责任感和主动性的新闻工作者,是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上面提到的那些报纸批评的例子中,不少是经过记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详察细访,穷追究竟才揭出来的。最近《新闻战线》上表扬了一位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记者,他在工作中曾遇到许多困难,甚至电话被人安上窃听的“分机”,孩子也被打得鼻青脸肿,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斗争的决心。这样的记者,人民欢迎他,党需要他。
为了推动全面整党的胜利进行,为了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报纸开展批评,发挥舆论威力,扶正祛邪,是不可缺少的。对开展报纸批评,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十分重视,不少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十分重视。有位省委书记针对当地报纸缺少批评的情况,指出报纸上没有批评不行,要不断地登一些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反面典型事例,批评个别,挽救一批,教育多数。做新闻工作的,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有一股革命锐气,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拿起批评的武器,同一切损害党的利益、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同一切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当然,批评要有力,首先要准确,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