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安徽滁县地委要求各级干部认清农村经济发展趋势 满腔热情领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2
第2版()
专栏:

安徽滁县地委要求各级干部认清农村经济发展趋势
满腔热情领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新华社合肥电 (记者王礼贶)中共安徽省滁县地委最近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展望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对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作了认真分析,认为当前正面临着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快发展商品经济,使农业向着专业化、社会化方向转化的新时期。因此,地委要求各级干部要象当年满腔热情领导农民搞包干到户责任制那样,领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滁县地区自1979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连续四年粮食大幅度增产,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的好年景。社员收入也是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农村出现了五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可喜的是,今日农村开始出现了发展商品生产的好势头,突出表现是粮食商品率迅速增长。1982年度,全地区粮食入库15.26亿多斤,比实行责任制前正常年景的1977年增加近二倍;粮食商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十几增加到34 .9%。农村还出现38,000多个以发展商品生产为主的专业户和重点户。
在这新的形势下,一些农村干部中出现了两种思想:一种认为大包干责任制是“灵丹妙药”,治好了百病,今后发展商品生产,社员自己会干,干部不必操心了;另一种认为发展商品生产谈何容易,现在农民想买的买不到,要卖的又卖不掉,叫干部抓商品生产困难太多。
针对上述思想认识问题,滁县地委最近召开了地、县、区、乡四级干部会,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有关文件,并联系宏伟目标找工作中的差距,想实现目标的办法。通过学习讨论,许多干部认识到,要想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滁县地委决定从五个方面做好发展商品生产的工作:一是利用自然资源,抓好开发性商品生产。即一方面利用现有耕地,实行集约化经营,主攻单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把大量的剩余劳力引向开发荒山、荒水、荒地,大念“山水经”、“草木经”,逐步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区域化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就地取材,抓好乡村工业商品生产,当前重点应放在农副产品加工,特别是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建筑材料工业上,并为发展乡村工业提供优惠条件,鼓励集体和个人一起办。三是大力扶持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的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的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两户”的登记发证工作,调动“两户”经营积极性,并逐步把为他们的产前产后服务纳入正常轨道,在资金、物资、销售、信息等方面提供方便。四是开发和利用智力资源,为发展商品生产提供技术条件。根据农村的需要和商品生产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兴办农业中学、农业技术学校,兴办建筑、蚕桑、果树、渔业、畜牧等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发展商品生产的技术人才。当前在开发农村智力资源上,要着重靠智力开发智力,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科技人员、农民技术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回乡知识青年的作用。五是多渠道搞活流通领域,促进商品经济繁荣。商业、供销、粮食等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发展商品生产中的问题,扩大经营范围,发展农商联营、工商联营、商业与供销之间的联营,以及国营与集体、集体与个体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联合经营,打破城乡分割和地区封锁,广开流通渠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