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书记三访承包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3
第2版()
专栏:

书记三访承包户
本报记者 毛致存 本报通讯员 侯文歌
山东省枣庄市齐村区税郭公社的师山口大队山上,有30亩山楂园,已结果的有113棵,去年收入却只有400元。今年几个干部想承包,把承包基数定得很低,准备明包1,200元,暗包800元。该队27岁的初中毕业生师元江反对这样做,要求采取投标形式进行承包。他自己投标1,700元,包了这个山楂园。区委副书记庄龙玉听说此事以后,决定上山看一看。
老庄冒着初春的严寒,气喘吁吁地爬到山上。不凑巧,师元江外出了,看果园的是师元江的嫂嫂李桂英和妹妹师元霞。师元霞一见面就打开了话匣子:“书记,你来得正好,帮俺哥解解思想疙瘩吧!俺哥胆子小,怕这怕那,怕政策变,怕顶了干部,有朝一日给他穿小鞋。”庄龙玉听后笑着说:“告诉你哥,政策不会变。你们的承包期是5年,在五年内一切按合同办事,我担保!”接着,他又叮咛说:“要相信干部,形势在变,干部也在变,他们会支持你们的。万一有人不支持,找岔子,你们告状,我撑腰!”这话迅速传开,全公社28个果园很快都搞了承包。
庄龙玉回区上以后,经常惦念着师元江和他承包的果园。时隔不久,他又带着区农林局副局长、农艺师费其平上了山。他们仔细察看了师元江的果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山楂树生了白粉病和蚜虫,需马上防治;二是师元江在果园整地时,把山楂树根生的一些小苗刨掉了。根生的山楂苗,当年嫁接,当年就能出圃,比用种子育苗可缩短两三年。每株一块多钱,全区急需,到处还买不到哩。他们帮助师元江制定了防治病虫害方案和当年培育一万株山楂苗的计划,并安排公社林业站协助解决嫁接技术,又帮助师元江同税郭公社订立了山楂苗购销合同。
6月9日,庄龙玉第三次上山了。这时映入他眼帘的完全是一派喜人景象:树上果实累累,树下山楂苗生长茁壮,师元江雄心勃勃。当初那种小打小闹的想法消失了。他满怀信心地告诉庄龙玉,今年果园可以收入9,000元,争取一万元,为今后发展生产打好基础;明年春天自筹资金修一座扬水站,把附近水库的水提上山;五年之内,再为这个果园培育嫁接三四百棵山楂树。庄龙玉连连点头:“对,对,不能光算小账,不算大账。不但要增加你个人的收入,还要把集体果园培育好,使集体和大家都富起来,为全区摸索致富的经验!”
庄龙玉三访承包户师元江,带动全区公社以上的领导干部,都同承包户建立了联系。在同农户广泛的接触中,他们及时掌握思想动向,解决存在的问题,现在,全区七八万亩荒山和6,000多亩坑塘水面,都已承包到户;各类专业户比去年增加了25%,达到两万多户,占全区总户数的3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