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课堂——谈谈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3
第2版()
专栏:述评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课堂
——谈谈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
本报记者 肖体焕
我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许多山岳、河流、湖泊、瀑布、溶洞、海滨、岛屿、森林、草原,富有科学价值的冰川、火山、温泉、断层、峡谷,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古战场、古代工程、古建筑、古园林、革命遗址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风景名胜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我们党历来尊重历史、文化,把热爱祖国山河和历史文化当做爱国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十分注意风景名胜的保护。解放初期,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就拨出资金抢修古迹,保护、建设风景名胜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党和国家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既作为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去风景名胜区游览、休息,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目前到各风景名胜区进行旅游的越来越多。
有些同志有一种习惯看法,把去风景名胜区旅游,贬为全无意义的“游山玩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文化建设也应当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使人民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中,得到有高尚趣味的精神上的享受。”风景名胜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能使人精神愉快,解除工作的疲劳,增进身体健康。这种休息和活动是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风景名胜的游览、观赏,可以寓教于乐,使人们从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优美,了解我们祖先的业绩,提高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思想、情操。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四化事业奋发图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信心和决心。
近几年,对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党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国务院做了明文规定,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已经纳入了国家的管理体系,结束了长期缺乏组织领导的状态。但也应当看到,在一些地区,有的同志仍把发展经济和保护风景名胜区对立起来,他们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蚕食和破坏风景名胜资源。诸如开山取石、毁林垦荒、拆毁古迹、砍伐古树名木、破坏水系、污染水源和环境、滥捕野生动物等现象,在风景名胜区内仍在不断发生。杭州西湖、桂林漓江、泰山、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等风景名胜区,原来侵占的单位大部分没有搬出,新的侵占又在迭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有不少单位,只顾本单位的舒服和方便,采取种种不正当的手段,肆意到风景名胜区去抢占地盘,兴建楼堂馆所等建筑。如庐山的牯岭已变成了闹市,目前盲目建设还在向新的风景区蔓延。对于这种根本不把中央指示、国务院规定放在眼里,侵占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歪风,要坚决刹住。凡属在风景名胜区的违章建筑,不管是什么单位,都应该停止施工。为了保护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搞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应尽快制订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使之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风景名胜区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区内各项事业各行其是,是影响管理水平提高,妨碍风景名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风景名胜区一般地域较广,涉及方面很多,矛盾错综复杂,应有得力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和日常行政工作。风景名胜区的环保、文物、旅游、商业、农林副业生产、宗教、治安保卫等项事业,应遵守统一规划,接受统一管理,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城市郊区的风景区可由城市园林部门管理。跨行政区域的风景名胜区,可由有关行政部门组成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领导,由所在地的建设和园林部门分别管理。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在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对区内的各项事业实行了统一管理,达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受到了最近在鞍山召开的“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的好评。
现在我国无论城市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经常都是处于超过合理容量的状况。可以想象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到风景名胜区进行游览的要求会不断地增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抓紧进行调查、鉴定和评价工作,做好全面规划,有计划地开发建设,逐步建立起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应该很好保护和发展外,并要通过努力,力求实现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一处或几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仅如此,每个省、市、自治区也要根据当地风景资源条件,开辟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条件的市、县,还要开辟市、县级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的雄伟、优美景观,是观察一个国家国土风光的重要窗口。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把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和管理好,不仅有益于当代,造福广大人民群众,而且将荫及子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四化大业,而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我们应当努力做好这一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