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地质工作在战略西移中的重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3
第5版()
专栏:专论

地质工作在战略西移中的重任
地质矿产部副部长 朱训
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要转移到大西北,这是进一步开发大西北以至整个西部地区资源的需要,是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振兴中华的需要。当好开拓大西北的先行,是地质工作者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
我国的大西北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各时代地层、岩浆岩广布,造成了丰富多彩的矿产。祁连、秦岭、柴达木素有“宝库”、“宝盆”之称。
建国以来,在西北地区工作的地质工作者与当地各族人民并肩战斗,在地质情况的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和水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已探明500多处大中型矿产地,其中正规开采的占20%;尚有400多处大中型矿产地可供正规建设开发利用。到去年底,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种,其中镍、钼、铼、硒、锂、镁盐、岩盐、溴、钾、化肥用蛇纹岩、橄榄岩、云母、石棉、硅石、重晶石和毒重石、化工灰岩、钠硝石、长石、铸型粘土、陶瓷粘土等矿产储量占全国首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西北地区能源资源潜力很大,例如,新疆的煤炭资源远景储量,是十分可观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都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找油气地区。这些,都是开拓大西北的重要物质基础。
经济开拓重点转移到大西北,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就地质部门来说,如何为国家建设重点转移作好准备,创造条件,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国家对开拓大西北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如铁路、公路、电站、矿山、工厂、水库堤坝的兴建,中心城市、经济区的建设和农林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有能源、水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土壤地质方面的资料,需要地质部门提前进行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地质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很强、多工种、多阶段的地下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这就决定了它有较长的周期性。因此,地质部门要为本世纪末实行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转移作好准备,就必须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提前转移,从现在起就要注意逐步增加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特别是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能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大西北为主体的西部地区。
为开拓大西北当好先行,地质部门应该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家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这一战略设想,使广大职工都作好地质工作必须提前转移的思想准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教育,宣传和表彰开拓精神、创业精神。在国家总的方针原则下,制订和采取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巩固西部地区的地质队伍,鼓励人才到西部待开拓的地区去,以加强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力量。
在当前的地质矿产工作安排上,要围绕实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个战略总目标,在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地质工作需要的同时,逐步增加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的投资和力量,适当加快这个地区的地质工作步伐,使东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协调发展。应该看到,国家目前财政经济尚有困难,对地质工作的投资有限,在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的投资。加强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主要靠挖掘内部潜力。只要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压缩二、三线的力量,充实第一线,就可以多做工作,大大加快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的进展。
就具体的部署来说,加强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应该分两步走。九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加强地质理论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和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等基础地质工作,提高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做好成矿预测和成矿区划;后十年,则应在此基础上,力争在能源矿产、大宗矿产的大矿富矿和国家急缺矿产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提供一批可供开发建设的新的矿产资源基地,提供一批大型工程所需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发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
地质工作技术性强,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在地质找矿方面每取得一个重大突破,往往是与解决某些基础地质工作问题或技术方法、技术装备问题相关联的。为使西部地质找矿尽快取得新的突破,我们要抓住西部地区一些重大的关键性的基础地质问题和关键性的技术方法、技术装备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联合、科研和学术活动,调动教学、科研、生产各方面的力量。这也是加强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科技支援的一种形式,可以促进西部地区多出人才,快出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