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图书馆的光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3
第7版()
专栏:

图书馆的光荣
李南友
列宁曾说:“公共图书馆的骄傲与光荣,不是在于它藏有多少珍本,多少十六世纪的版本或十世纪的手稿,而是在于它在人民中间流通书籍有多广泛,吸引多少新读者,满足对书籍的一切要求有多迅速,外借了多少图书……”。
世界各国的一些大图书馆,不仅以其藏书之富驰名于世,而且以其接纳读者之多而令人赞叹。英国被称为“借书之国”,它的人口仅有5,600多万,而每年借出的图书多达6亿多册。以大英博物馆中闻名世界的圆形阅览室为例,这个阅览室有漂亮的高屋顶,内有总长达40公里的书架(目前这个阅览室的书架平均每年还要增加4公里长)。一年中除三个假日闭馆外,其余日子全部开放。人们不会忘记,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苏联的人口27,120万,而每年的图书借阅量为20亿册,这个数字说明读书风气之盛。美国人口23,373万,全年的借阅量也有4.5亿册。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爱好娱乐的民族,但他们也将相当一部分业余时间用来读书。据估计,法国男子利用空余时间的18%,女子用21%来读书。
近年来,我国广大群众读书之风越来越盛,对出版社和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尔基曾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以大图书馆能够给予学者多少资料而定。”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证明,古今中外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人,都对图书馆事业十分重视。
我国编纂通史的创始者、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父亲担任过汉朝的太史令。那时,太史令的主要职务就是掌管国家图书,也正由于“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所以使司马迁写出了不朽的著作《史记》。《汉书》作者班固在汉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掌管皇家图籍。在隋代和唐代,国家图书馆馆长称为秘书监。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征就曾任秘书监。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在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现名为北京图书馆的首都图书馆的馆址选择、馆务的改革、馆藏的增添,交纳本制度的建立、分馆的设置等等,都曾花过不少心血。众所周知,李大钊同志从1918—1922年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同志就在那里工作过。
对图书馆工作高度重视的学者名流,中国有之,外国也不在少数。
杰弗逊是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林肯齐名的伟大人物之一,而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是在他指导下设立的。他还给图书馆创立了一套图书分类法哩。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在魏玛和耶拿大学图书馆工作过。格林童话的作者——格林兄弟也是有名的图书馆馆员。波兰最优秀的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1852年曾在法国一家图书馆里当过管理员。连一代雄杰拿破仑也曾于1805年亲自起草了一个图书馆章程。……
一个民族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就必须要有知识,要读书、读好书。为了给人民创造读书的条件,就必须办好图书馆。在我国,这个问题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