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应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4
第7版()
专栏:提高电视剧质量笔谈

应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
伍君
电视剧艺术同人民的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电视剧录制过程简便,不但能够而且善于及时地敏锐地反映时代前进的脚步,热情讴歌人民创造新生活的伟大斗争,直接回答千百万观众最关心的问题。几年来,《凡人小事》、《有一个青年》、《大地的深情》、《赤橙黄绿青蓝紫》以及《鲁迅》、《武松》等优秀作品,所以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正是因为这些剧目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斗争生活,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矛盾,歌颂了美好的人物和先进的思想,鞭笞了阻碍历史前进的腐朽势力和保守思想。
年轻的电视剧艺术正沿着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这是主流。但是反映生活不真实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首先是没有忠实地表现生活。有些电视剧脱离生活,胡编臆造,情节虚假,人物失真,甚至连生活细节也是面壁虚构的。如某些表现地下斗争生活的电视剧,主人公在敌人心脏里活动如入无人之境,招摇过市,慷慨陈词,完全不顾及地下斗争是处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特定环境,严重违背了党的地下工作纪律。广大观众对此颇有指责,是可以理解的。文艺作品不仅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要求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生活中深入开掘,敢于和善于揭示对历史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的矛盾冲突。有的电视剧回避矛盾冲突,用误会法代替那些真实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矛盾冲突。有的电视剧对生活浅尝辄止,只写矛盾而不写斗争,不写矛盾的交锋与转化,或者把这种转化写得过于简单。有的表现革命领袖的电视剧,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了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生活,而着意表现他们的亲属之爱。凡此种种,不能不影响到作品的思想分量。我觉得,电视屏幕惟其小,确实不宜于表现规模浩大的场面,而宜于小中见大,以小取胜。但这个“小”字,应是指角度,指表现手段,而不是指题材。有的同志把电视剧艺术称之为家庭艺术,把家庭艺术理解为适宜表现家庭生活的艺术,这恐怕就失当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电视剧,取材范围早已逾越了家庭的藩篱,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们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文艺创作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是通过主观反映客观。这种反映应该比真实的生活更深刻。有的时候,指导思想不正确,或者不明确,也会导致作品失真,甚至歪曲生活。我们看到过这样一出电视剧,表现的是一千多年以前封建帝王的生活,却让一个恃宠骄奢的妃子对皇帝讲:“假若大家(对皇帝的尊称)不是皇帝,妾身也不是妃子,那该有多好啊!”那个皇帝也居然同声赞同。创作者原意也许是为了表现这一对男女的“真挚爱情”,也许是旨在推倒“女子祸国”的封建谬论,但违背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物特定身份,给两个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平添了几分只有近代才有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无论是历史生活还是现实生活,都是浩瀚复杂、多姿多彩的。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学艺术的丰富性。但有些电视剧不是从生活的土壤中提炼素材,开掘主题,塑造形象,而是本末倒置,用编造的故事演绎概念,说明生活。离开了泥土的花,再美也是假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脱离了生活土壤的艺术,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不能成其为真正的艺术品。所谓概念化,也是脱离生活、背离现实主义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电视剧也是一种观念的东西,要搞好这种观念的东西,必须抓住、抓准、摸深、摸透物质的东西。这里,物质的东西就是社会生活。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应当总结以往的经验,坚持革命现实主义,把电视剧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入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根深才能不断汲取大地的滋养,根深才能叶茂,根深才能绽开更多的香花,结出硕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