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一点感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5
第8版()
专栏:

一点感触
晓江
我们要求文艺作品在暴露当前社会阴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以片概全,不要肆意夸大,不要搞成漆黑一团,成为“日全食”;我想,这一要求也适合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度世处事。
感触是从编辑工作引起的。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一些报刊的编辑。这样,一些初学写作者往往托我介绍稿件。对这一沟通编辑与作者联系的事,一般我是乐而为之的。然而,有时也不免使人感慨系之。有位朋友一再缠着我为他转稿件,一次又一次,我说,你可以径直寄去嘛!他竟说:“稿件要想发表,或是名人,或是与编辑有关系的人,我是个无名之辈,再不靠你这点关系,能有发表指望吗?”
哦,为报刊编辑部描绘了一幅多么阴暗的图画!应该说,确有某些编辑在选稿上,不大讲标准,除了重名人,就是重关系户。华君武那幅讽刺编辑的漫画,“你用我的文,我登你的稿,互摸手指头,交易就成了”,是有生活根据的。可是,这幅画的标题写的是《致少数编辑》。“少数”,不是多数,更不是全部。多数编辑还是遵照党的原则,按质取稿的。试看,报刊固然登了不少名人之作,不也刊了许多处女作吗?这几年涌现的大量文坛新人,恰恰都是通过报刊“冒”出来的。同时,报刊虽也有一些关系户的作品,但更多是无关系的稿件。哪家报刊没有登过优秀的自发来稿?象叶圣陶发现巴金、巴金支持曹禺类似的编辑佳话,今天并不少见。可惜是宣传发扬得不够。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既然编辑工作的“存在”有两个侧面,反映它的“意识”不也应当全面一些吗?
实际上,对我们今天社会各方面的工作,都应当如是全面地看。虽然,崇拜权势,讲究关系,是目前的一股不正之风。此风闹得严重的地方,似乎逼得你非向它低头不可。小说《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中的那位金厂长,就不得不靠“吃透这个社会学、关系学”,在那里工作。但就在这家工厂里,顶着这股风干的也大有人在。那位工厂秘书就宣称“不拉拢私人关系。对谁都一律公事公办,不公事私办,更不私事公办。”他言必行,行必果。这是社会的脊梁,而且这一“脊梁”将愈来愈有力地支撑着我们的社会。我们需要看到这一生活的真实。
看清生活这更具本质的一面,可以减少人们拉关系、走后门的盲目性,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去。比方说写稿吧,把“发表指望”系在切切实实地为提高质量的努力上。靠拉关系作“桥梁”,也许偶尔可得逞一时,但终究达不到成功的彼岸,可以说这是一种自误的行为。因此,我想,在生活中走正道,不走邪道,正确认识我们的社会,不把它误作漆黑一团的“日全食”,实在是重要的一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