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编外教师”汤德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6
第3版()
专栏:可敬的人

“编外教师”汤德富
本报记者 徐祖根
在农村学校,有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汤德富却连正式民办教师都算不上,我们只好叫他“编外教师”。
“编外教师”,人们也许不屑一顾。然而他却是一个小山村的功臣。
1958年,因为修水库,十几户农民从山谷迁到山腰,组成一个新山村——云南省富源县东山公社小柏树村。当时没有能力自己建校,连队长都是用玉米粒记工分的;公社学校相隔十多里山路,谁也不敢让孩子每天冒着危险去上学。结果,整整11年,这个村子没有一个儿童获得读书的机会!
1970年,汤德富挑起了办学的担子。1958年的小学毕业生,按规定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可是汤德富是全村的“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不承担这个重任呢?
没有教室,在屋檐下上课;没有课桌,砍几棵树枝搭一搭;白天学生到不齐,改为早晚读书。因陋就简,汤德富总算把学校办起来了。
可是,这不是正规的学校,汤德富也不能算正式教师,只能每月领取三块钱补贴。
汤老师没有计较这些。他不但认真上好课,还利用课余时间上山砍树备料,准备搞长期建设哩。1973年,在一个木匠的帮助下,汤德富终于建起了小柏树村历史上第一座校舍。
他白天照常参加劳动,早晨给孩子上三节课,晚上上两节。语文、算术、体育、唱歌,他一人“承包”到底。教室里的课桌分两排,左边是一年级学生,右边是二年级学生。黑板中间有条分界线,当左边演算算术题时,右边的孩子就抄写汉语拼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汤德富就这样干了十多年。
一个教室两个班级,一个老师两个年级,能上好课吗?
“编外教师”的不正规学校,多次参加全日制学校统考,成绩总是居全公社中上游水平。汤德富的学生,有的升入初中、高中,有的当了会计、干部。小柏树村25岁以上的成年人几乎都是文盲,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十分荣幸地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为百分之百!在偏僻的山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80年,曲靖地区教育局授予汤德富“模范班主任”称号。他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不过他的补贴仍然低于一般民办教师,因为他的学校不是正规的全日制。
“我办学是为山区娃娃好,要是为几个钱,我早就停了。”汤德富憨厚地说。
的确,象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在山区完全可以先富起来。然而他依旧高高兴兴地当着“编外教师”。每天一早一晚,从学校传出的琅琅书声,给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山村增添了一点奔现代化的气息。(附图片)
图为汤德富在为早班学生讲课。
徐祖根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