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顺风耳、千里叫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7
第8版()
专栏:

顺风耳、千里叫及其他
史明迅
第三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一九八三年为世界通信年。在我国通信技术发展史上,清代制造的通信器具,已初步具有灵活、保密、方便等特点,所以很值得一提。
一曰顺风耳,《随园诗话补遗》对其形制、性能皆有详细描述。其文说:“壁挂一器,形如喇叭,长二丈许,糊以黑纱。(杨恺)指示余曰:‘此军中所用顺风耳也。将军与军师有密谋则用之。相离甚远,其语只二人闻,他人不闻也。’”杨恺为仪征武进士,曾任两湖提督,家中所藏顺风耳,当为治军时所用。看来,它不仅构造简单,实用性也很强。
二曰千里叫,《闽杂记》引《金嶅集》有五言诗《千里叫》一首。诗云:“器成千里号,机巧擅奇功。辨制疑横吹,呈材认卷铜。不妨时告密,最便是从戎。私语喁喁处,繁言啧啧中。能通偏为曲,无碍总因空。……”据此可知,其通信距离已经相当可观。
此外还有寄话筒,其名见于《子不语》一书。与此类似的通信器具,《姜露杂记》也有记载:截竹筒两枚,空其两端,各以一面用皮纸封固其上,使纸面相向,取细线数丈穿之而过。使用时,一为送话器,一为受话器。它制作简便,也很经济。
近代电信通信的出现,使人们的空间距离大为缩短。电报的发明,使远距离通信最感便利。然而当初尚有不便之处,清人张德彝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彝自前二次随使外洋,已知寄送电信(即电报)之灵便。然中外文字不同,寄之不易。……至此次,多有飞电之处,而寄用洋字,其价既昂,且从中诸多不便。”为此,他仿照西洋之法,从《康熙字典》中选择常用字七千多个,终于编成我国第一部中文电报字码,时在同治十年。这是张德彝对通信事业做出的贡献。其事不扬,故此记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