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瘸腿李”不瘸了——辽宁省凡河乡大办教育的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8
第3版()
专栏:

“瘸腿李”不瘸了
——辽宁省凡河乡大办教育的见闻
辽宁省铁岭地区凡河乡,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生活比较富裕的地区。但是,多年来这里的教育事业却很落后,人称“瘸腿李”。意思是说,经济这条腿虽壮实,但教育这条腿很瘦弱,走路很不稳当。今年以来,凡河乡的干部群众下决心改变教育落后的局面,时间不长,变化却很大。这里的人们说,“瘸腿”不瘸了。
这个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谢绝参观的角落
凡河乡有一个著名的粮食高产村,平均亩产千斤以上,是铁岭地区先进单位。每年,这里都要接待很多来客的访问。每逢客人到来,大队干部热情接待,请客人参观农田、工厂、住宅等。唯一谢绝参观的,就是学校。原来,这个村的学校年久失修,多数漏风漏雨,实在见不得人。
类似这种情况,在凡河乡并不少见。据了解,全乡学校危漏房占校舍总数的四分之一,有的学校的桌凳,还是解放前私塾遗留下来的“文物”。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有一所学校学生及格率只有2.7%。
现实的启示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凡河乡生产形势和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到13,800万斤,大多数农田亩产平均超千斤。但是,在高产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许多年轻人不懂农业技术,缺乏科学务农的基本训练,有的人甚至连化肥、农药的使用常识都不懂;靠政策、靠体力搞农业,潜力有限了,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成了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河子大队高中毕业的社员姜国斌,按照农业杂志上介绍的土豆栽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结果,他种的土豆由原来亩产2,000斤增加到4,000斤。他在全队推广这项技术,这个队成了有名的土豆高产队。去年,仅土豆就收入27万元。
事实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使生产进一步发展,除了政策正确,还要实实在在地把教育抓上去。
巨大的热情和能量
在凡河乡红光大队,我们参观了红光小学。
这是一座绿树环绕的幽静所在。水泥砖瓦结构的两栋教室宽敞明亮,教室里崭新的桌椅排列整齐,各种少年儿童杂志挂在墙角。窗台上,陈列着一盆盆鲜花,给学生们准备开水的暖水瓶也放在那里。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
红光小学刘绍珍老师和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忠阳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建设过程。
近几年,红光大队经济上翻身了。多年存在的吃饭、穿衣、住房、“光棍”等困难基本解决,但“文盲”问题却日益突出。平常队里的农机使用、维修,年终的核算,找个懂行的很不容易。为改变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这个队拿出近10万元,全部重修了大队小学。今年春天,他们又新修了砖围墙,购置了体育器材和图书,并给全校师生制做了统一的校服。
在凡河乡,我们见到许多象李忠阳这样的干部和群众。高强大队500多名学生家长,纷纷表示要自愿捐款,办好学校。社员毕德纯,拿着250元送到学校。他说:“办好学校,我们家长也有责任。我两个儿子在学校念书,这钱给学校用吧。”今年以来,凡河乡集体和个人共集资494,000元,修缮校舍,改变学校面貌。据统计,全乡37所中小学共维修、重建教室296间,新置桌凳710套,各校基本改变了面貌。
教育是经济起飞的翅膀
在凡河乡,我们还看到另一个令人喜悦的现象,广大农民不但自觉地主动地支持办好学校,他们自己也在积极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夜校、科技普及班,一个学文化、学科学的热潮正在兴起。为顺应这种新的形势,今年凡河乡又新建了11所文化室,增订大批图书杂志。据统计,在30个大队中,已有25个大队办起了业余文化补校和科技夜校,有1,500人在学习。另外,全乡今年以来还举办了近400期科技短训班,参加者超过26,000人次。
凡河乡党委的同志们高兴地对我们说:教育是经济起飞的翅膀。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致富的门路,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办好教育,科学务农。
李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