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洪水退去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8
第8版()
专栏:

洪水退去之后
张雨生
游子在外,心系故里。今年入夏后,连降暴雨,江水猛涨,故园岌岌可危。我的心随之紧缩了一月有余。后来,长江的水位日渐下降,今年不会再有决堤的危险。但是,近日听家乡来人说,虽然江堤未破,灾害仍然不轻;围湖造田的坝子全破了,早稻荡然无存。时下水退,晚稻插秧迫在眉睫。他们正全力堵口排涝,力争不误农时。
早稻损失晚稻补,这是我能想得到的。不过,来人还讲了一件农民不愿排涝、主张退田还湖的事,却出我意料。
有个湖围子,是几家农民联产承包的。洪水渐退,生产队立即派出抽水机要帮他们排涝,却遭到了拒绝。纠纷闹到公社,这几位农民拍着胸脯说,只要不硬规定他们排涝种晚稻,宁愿今年的包产一斤不减(早稻颗粒无收,包产减少一半),到时候,就是买议价粮也要送到队里。他们如此固执,心里有着一本明白账:这个围子深入湖中,冬季筑坝挖沟,夏季防洪排涝,费用高,收入低。实行责任制后,他们曾提出退田还湖,养鱼育珠,但上级只向湖区要粮,不批准。今年围坝决口,半黄的早稻成了上好的饵料,招引江湖里的鱼成群结队游了进来。这几位农民估计,把这一围子鱼拦起来养到年底,其收入比两季稻的产值还高得多。于是,他们私下计议说:“今年何不跛子拜年——就势一歪,来个因灾致富呢。”
“因灾致富”,此地自有它的特殊性。然而,盲目围湖造田,利少弊多,恐怕就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吧。
长江流域诸省,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凡是围湖造田最多的地方,今年闹洪水都最厉害。其中的必然性,是专家们早就论述过的。我不懂生态学,但看今年的灾情也明白那道理。湖泊是天然水库,要靠它蓄水防旱,还要靠它泄洪排涝。若都围成耕田,何处存水?如今的许多湖区,机械排涝的能量胜过了降雨量,但是,外湖都围挤得极为狭窄,大江在洪水期又难流泄下去,遇到暴雨,你排我也排,岂不都以邻为壑?这样做,只能是水位愈排愈高,堤坝愈筑愈大,危险性也愈来愈严重。结果还是防不胜防,堵不胜堵。今年的暴雨教训了一些湖区干部,使他们终于明白这个道理,只好采取紧急措施:暴雨下到哪里就让它积在哪里,谁也不准排涝。这也算是胡涂之后的聪明法子。总之,无节制地围湖造田,索取耕地,是得不偿失的。向湖泊要财富,法子很多,何必非造田不可!留其自然面貌,或者稍加改造,蓄水,航运,育珠,养鱼,栽藕,种莲,采菱,植苇……,其经济效益不见得比造田低。
洪水退去之后,抓紧恢复生产自然是当务之急。但我以为,实在还应该引导干部群众把眼光放远一点,就植树造林、水利设施、围湖造田等问题,联系本地的实际讨论一番。从教训中领悟道理,往往比平时教育有效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