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适应学生劳动和升学的需要 风陵渡中学从农村实际出发改革教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29
第1版()
专栏:

适应学生劳动和升学的需要
风陵渡中学从农村实际出发改革教学
本报讯 记者毕全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秀翔报道:山西芮城县风陵渡中学为了适应劳动和升学的需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作出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改革五年来,全体学生的德智体都得到了发展。60%的毕业生到了农村,绝大多数很有作为,明显地促进了周围公社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40%的毕业生进入大专院校学习,他们思想品德好,作风朴素踏实,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很快适应高等学校的学习。
风陵渡中学是农村普通高中。他们对教学进行的改革主要是:
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他们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各科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演算、测试、表达的基本技能上。新生进校,学校通过摸底考试等办法,摸清每个学生初中阶段的程度,发现不足,就先补课,再进行高中阶段的教学。
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每周两学时,主要内容是作物栽培、良种培育等当地农村需要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自编了教材,开辟了25亩地的校办农场,并在校外建立了一些试验点。学校为劳动技术课配备了专职和兼职教师。
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如数学课讲数理统计,联系小麦正交试验,指导学生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知识计算小麦的产量,比较肥力大小,鉴别小麦品种的优劣,等等。
组织课外活动,巩固和扩大教学效果。除文体活动外,学校还为学生组织了机电小组、农业科学试验小组、地震观测小组等。学校有专人管理,各科教师参加指导。
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在附近社队建立了25个农业科研点,组织学生定期到这些点上去推广新技术,试验新品种。通过这些科研点又联系了三千多户“科学户”。通过这些渠道,学校向周围农村传播了很多新技术,提供了不少优良品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也向学校输送了大量科技信息,提出了新的课题,充实了教学和科研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他们的知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