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一个幸运的“小人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2
第4版()
专栏:通讯

一个幸运的“小人物”
本报记者 王谨 本报通讯员 袁建玉
“翟晓泉上名牌大学了。”
“她真是一个幸运的‘小人物’!”浙江省遂昌县的中学生们这样议论着。
几个月前,翟晓泉还是一个胸廓突起、体态失去平衡、肺叶局部萎缩的脊柱侧弯病患者。现在,她的脊柱神奇般地得到了矫正,与正常人几乎没有多大差别。今年9月,她跨进中国科技大学的大门。
翟晓泉是怎样从一个病残的青年,变为大学生的呢?事情还得从几封信说起。
一位教授给人民日报
编辑部的信
今年2月21日,人民日报在四版头条位置刊登《中央领导同志就一“小人物”来信写了批语:要注意同找上门来的群众通讯》的消息和评论员文章,报道了翟晓泉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关怀的情况。
第三天,编辑部收到了首都医院骨科大夫吴之康教授的来信。信中说:读了人民日报的消息后,深为中央领导同志关怀青年人的事迹所感动。我是医生,又是专门治疗这种疾病的骨科医生,有责任为翟晓泉同志解除病痛。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做骨科医生也有30多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更多地治好一些侧弯病人。希望您们把翟晓泉同志的通讯地址告诉我。象翟晓泉这样努力聪明的孩子应该得到很好的治疗……
编辑部收到吴之康教授的信后,及时将他的愿望转告了中央组织部。
一位好心姑娘的信
患有脊柱侧弯疾病、正在首都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北京中医学院的学生裘晓红,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的人民日报的消息后,心情很不平静,她理解翟晓泉的痛苦。她想,翟晓泉身处数千里之遥,也许不知道首都医院能治这种病,我何不写信告诉她。于是,这位好心的姑娘及时给素不相识的翟晓泉去了一封热情的信,建议她来北京治疗。
翟晓泉接到裘晓红的来信后,深深感动了。她看到了由党和人民为她铺的一条希望之路。3月中旬,她和母亲一起乘车来到北京,顺利地进入了首都医院,见到了著名的骨科专家吴之康教授。
吴之康检查了翟晓泉的病情,脊柱侧弯竟达115°。他还是头一次遇见这样严重的脊柱侧弯病患者,但还是决定做手术。做难度如此大的手术,既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又需要勇气和信心。在那些日子里,吴之康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骨科病房的护理人员把翟晓泉作为特别的护理对象,付出了大量劳动。为防止翟晓泉手术感染,护理人员每隔几小时就为她翻身,还为她擦身、喂饭……。
裘晓红和她的母亲到医院看望翟晓泉母女。裘晓红用自己病愈的事实,给翟晓泉增添了战胜疾病的勇气。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护理,翟晓泉的胸廓大部分畸形得到矫正,还神奇般地“长高”了6厘米。她的呼吸、循环、胃肠功能均日趋正常。医院证明她的身体状况可以参加高校学习。
一封从大学里写来的感谢信
今年10月初,吴之康教授收到一封从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寄来的信。
信是翟晓泉写来的。原来,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翟晓泉同志品学特别优异、身体好转的实际情况,并征得浙江省高教局的同意,中国科技大学正式录取这位意志坚强的好姑娘到该校生物系深造。翟晓泉给吴之康教授写的信不长,却洋溢着报喜的兴奋和感激的深情。
故事结束了。从这篇故事所展示的小画面上,我们不是可以看到一种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