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总结典型经验 固沙抗旱治穷 朝阳地区三年人工种草63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7
第2版()
专栏:

总结典型经验 固沙抗旱治穷
朝阳地区三年人工种草63万亩
本报讯 通讯员牛驰报道:辽宁省朝阳地区从本区山场面积大、水土流失、风沙干旱严重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种草提到更高的地位。三年来,人工种草面积已达63万亩,占全省人工种草总面积的75.9%,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对改造朝阳地区贫穷面貌产生了明显效果。
1981年,朝阳地委和行署在深入调查、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把大力种草、控制水土流失、固沙抗旱,作为本区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必由之路。他们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采取飞播、人工播种和天然草场改良等多种办法,建立牧草基地。到1982年,牧草保存面积达48.4万亩。
二是统一规划,调动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对偏远的荒山、荒滩和不便于个人播种的地块,由集体统一播种,有的集体管理、集体收益,有的分户承包,收益分成。鼓励社员在自留山和承包的荒山、荒滩、荒沟、荒坡等零星地块种牧草。现在全地区已出现一批种草专业户、重点户。
三是实行扶助政策。三年来,省、地共投资222万元。对种草的社、队和户,从种籽、机械、化肥、技术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