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区域经济三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7
第5版()
专栏:

区域经济三议
孙效良
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是打破条块分割、实行合理分工协作、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好形式。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区域经济和自然经济区
区域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是每个经济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并以此与其他经济区域互相交换,这正是经济区域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区的本质差别。因此,我们在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过程中,指导思想上一定要明确三点。
第一,要追求“大而特”,不要追求“大而全”;要发展各自的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与其他经济区域相交换,不要追求在本区域内各个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
第二,哪个经济区应当发展哪些优势产品,不是由人们随意决定的,而要以成本最小、效益最大为标准。各个经济区域产品分工是否合理,必须接受这一客观标准的检验。
第三,哪些产品在哪个经济区域发展成本小而效益大,从而形成优势,也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种种客观条件决定的。因此,不能离开分析和研究客观条件来规划经济区域的发展。
追求这样的目标形成的经济区域,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以城市为中心,但又不受城市行政区划的限制。以城市为中心,是因为工、商、金融企业多在城市,城市又是交通枢纽,客观上有形成经济活动中心的可能,有达到成本小而效益大的条件。之所以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是因为有些经济协作在城市行政区划内成本小而效益大;也有些经济协作要在城市行政区划以外才能成本小、效益大。
第二,各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协作关系彼此穿插,互相渗透。由于客观条件不同,决定了有些产品这个城市有优势,另一些产品那个城市有优势。优势在哪里,就应当以哪里为“龙头”发展“一条龙”协作。这种产品我为龙头,你作龙尾;那种产品你为龙头,我作龙尾。各个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互相之间首尾衔接,形成一种群龙起舞的态势,大家都能达到成本小而效益大。
第三,每个经济区域都是全国一盘棋上各具特色的棋子,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全国形成“优势的集合体”。从每个经济区域来说,由于突出发展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因此,从局部看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肯定是不协调的;但由于在统一规划下各个经济区域都各扬所长,互补所短,从全国看就可以做到各个产业部门平衡协调地发展,而且是在优势基础上的平衡协调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毫无疑问,这应当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城市的功能和市政府的职能
为了在形成经济区域过程中正确发挥城市的作用,达到这种理想状态,需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和市政府的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市在经济活动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它是贸易集散中心,生产协作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情报中心。城市之所以具有这些功能,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它与市政府的职能并无必然联系,两者更不能混为一谈。我们说要发挥城市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作用,是指城市的功能,不是指市政府的职能。比如,武汉市在旧社会就是鄂、豫、皖、湘这一广大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心,显然不是由于那时的武汉市政府具有组织、指挥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职能,而是由于武汉是水陆交通枢纽,又集中了大量工商金融企业,为贸易活动和各种经济协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心。
必须看到,一个城市要超越自己的行政区划,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经济活动中心的作用,需要对市政府的职能作必要的限制,即市政府不要包揽企业产供销等日常经营活动。现在有的市政府,不准外地产品到本市销售,不准本市企业择优和其他城市的企业进行协作,还有的限令本市企业把市外的外协件、外购件、外加工件统统拿回本市自己干。这样做的结果,对于发挥城市的功能,使之成为更大区域的经济活动中心,不是促进,而是限制,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城市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作用,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形成的。人们不能离开形成的条件去“拔苗助长”,更不能横加干预,阻止它的形成和发展,而应当因势利导,自觉地创造促进其发展的条件。
经济区域的形成过程
行政管辖范围与经济协作范围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行政管辖范围划到多么大,政府行使其行政职权总要有明确的区划界限;而经济活动则不能有明确的区划界限,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在远近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协作。也就是说,经济区域不能象行政区域那样有明确的疆界,而是一种“浸润”性的模糊界限。这就决定了,不能让任何一级地方政府去“组织”经济区域,而要创造条件“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
从目前情况看,要创造的条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全国统一的分工协作规划;另一个是发展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和横向联系。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全国统一规划指导下,通过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和横向联系,打破地区和部门两个界限,发展经济协作的过程。
全国统一的分工协作规划,主要是按照全国一盘棋的原则,根据各个经济区域的优势和特长,明确“龙头”在各个区域的配置。除此而外,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可由企业之间通过直接的横向联系来解决。自经济体制初步改革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这样的事例。上海缝纫机三厂生产的蜜蜂牌缝纫机是名牌货,销路很好,但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受到场地狭小等条件的限制。而江苏吴江农机修造厂场地宽阔,劳力充裕,有一定生产条件,但任务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经两厂协商,报经各自主管机关批准,实行联营,吴江农机修造厂改为上海缝纫机三厂吴江分厂,分工生产缝纫机的十二个零部件。联营和协作的结果,双方生产发展,盈利增加。
这种经济协作,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符合全国统一规划的要求。缝纫机是上海的优势产品,生产协作“一条龙”的龙头应当配置在上海;名牌缝纫机供不应求,从全国来说要发展生产。这些,都是全国统一规划的要求。
二是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了上海、江苏两个地区的界限,也打破了机械、轻工两个部门的界限。它们之所以能够同时打破两个界限进行经济协作,是因为有了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双方主管部门给予了企业选择协作对象的自主权,他们叫做“自由恋爱,父母认可”;再一个条件是双方都从联合和协作中得到了好处,他们叫做“用共同的利益拴在一起”。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都能这样做,就可以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但又不受城市行政区划限制的、在全国一盘棋上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