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真佛无需脸上贴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7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真佛无需脸上贴金
石工
1927年,丁文江著《徐霞客年谱》,谈到“知金沙江为扬子江上游,自先生始,亦先生地理上最重要之发现也”。此说流传很广很久,近在今年8月,一家报纸上发表的科普文章,还称徐霞客“第一个探明了长江源于金沙江”。
然而,事实上我们早在西汉的祖先就已知金沙江在长江上游,不过未以它作为长江的正源,这是把《禹贡》奉为经典,认定“岷山导江”的结果。霞客推翻旧说,自是重要贡献,但并非他第一个探明发现,这是在《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中都可以查到的事实。对此,谭其骧教授在1942年即已考证清楚,指出霞客的功劳不在发现而在正名,当时撰有论文,以后也为部分学术著作所引用。如由侯仁之教授主编,195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中,任美锷教授在注释徐霞客所著《江源考》时,即从谭说。但是,至今社会上知道的人似乎还不多。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这种虚美不实的情况,不是个别的。象徐霞客还确有为江源正名之功,事出有因;而有些所谓某人的成就,就纯属讹传。
詹天佑并未发明过火车的挂钩,金士宣教授几十年前就已考证清楚,然而还是不断有文章在告诉说,这是詹天佑发明的,并说因此被称为“詹氏挂钩”。
沈括并未认识到石油有广泛的用途,他只是说,用石油烟制成的墨,将来必“大行于世”,这在《梦溪笔谈》中本来写得很清楚,用不着考证。然而还是不断有文章在告诉我们,沈括预见到石油必大行于世,甚至说成他预见到石油是重要的能源。
对古人如此,写今人也有这类问题。一旦成为“名人”,于是集众美于一身,不是他的成就可以变成他的贡献,诚实者为之惶恐不安;也有人真真假假,受之不愧,后之治史者再要考证也困难了。
可能有这样的心理,如果已广为流传的某项重大功绩,居然被认为不实而被否定,岂不有点“煞风景”。岳飞没有大战朱仙镇,说出来便会有人不高兴的。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真正的学者如徐霞客、詹天佑、沈括均自有其成就;岳飞少一次朱仙镇大战也不失其为抗金英雄,去掉虚美之词,只能使人更加信服。
五四运动前后,人们提出,在中国需要提倡科学精神,“崇实”“贵确”;到今天,看来仍需强调,特别是在宣传历史上的科技成就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更要实事求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