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建设文明村镇要清除精神污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8
第1版()
专栏:社论

建设文明村镇要清除精神污染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状态,这是全党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我国广大农村,这几年形势大好,生产发展很快,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加强。另一方面,精神污染现象也值得我们严重注意。由于十年内乱在一部分农民中造成的思想混乱尚未完全清除,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农民受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袭,加上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发挥得不好,“一切向钱看”,只顾自己不顾国家、集体,以及封建迷信、赌博偷盗等情况,在不少地方有所滋长,甚至解放以后早已绝迹的一些丑恶现象,也在某些地方死灰复燃,沉渣泛起。这种情况说明,要巩固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大好形势,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
近两三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建设文明村镇的活动,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一个好形式。它通过群众制订和实行“乡规民约”,开展“五好家庭”评比活动,运用思想教育、道德约束、榜样示范和舆论的影响,培养人们的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抵制各种落后意识和错误行为。一些地方创办“业余党校”、“农民业余学校”、“农村文化中心”、“科技辅导站”等教育、文化设施,组织农民学习政治,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学习经营管理,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各地在建设文明村活动中,兴办各项公共福利事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都按照群众的意愿,通过商讨、评论的办法,吸收多数群众参加,这不仅适应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实行民主管理、群众自治的需要,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而且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广泛性、生动性和针对性,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了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在一些开展这项活动比较早和比较好的地方,党风、民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家庭、邻里和睦团结,党群、干群、军民关系大为改善,农民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先公后私、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更加发扬,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健康,教育科技事业迅速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实践说明,建设文明村活动,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农民群众在党领导下的又一个伟大创造,是在农村落实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型农民,建设文明、民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新路子,也是对农村实行综合治理、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的有力措施。
有的同志认为,“文明村好是好,富队不用搞,穷队搞不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无论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富村,还是生产水平暂时还比较低下的农村,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抓好文明村建设。两个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保证它正确的发展方向。
  许多地方的典型事例证明,一个村子、一个农户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不等于思想觉悟、文化素养也跟着水涨船高了。如果忽视思想教育,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无力抵制各种精神污染,就会走到邪路上去,甚至会使丰富的物质条件变成滋生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丑恶现象的土壤。有的同志认为穷村搞不了文明村镇建设,说明这些同志对这项工作还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文明村建设的内容很多,包括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道德风尚建设、经济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有些地方把它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五抓五治五变”:即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文化科学,治愚变智;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抓生产发展,治穷变富。这些建设,是所有农村都应当抓的,有些项目并不需要花多少钱。建设文明村是一个历史过程,有着由低到高、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于经济水平不同的乡村来说,有些项目的标准和要求可以不一样。例如,在兴建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和改变村容村貌方面,富村可以早搞一点,标准也可以高一些;经济暂时不很发达的村子,则可以从不花钱或少花钱的项目搞起,例如着重抓思想教育,帮助农民学习、制订“乡规民约”,刹住歪风邪气,评比“五好家庭”,表扬好人好事,搞好环境卫生,预防各种疾病,等等。这些方面抓好了,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为搞好文明村建设的其它方面创造条件。
目前,建设文明村镇的活动正在全国农村逐步展开,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特别是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一定要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带动文明村的建设。要始终抓住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农民这个中心环节,因为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注意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抓好典型、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一定要体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这一根本宗旨。只要我们随时注意研究解决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设文明村镇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就一定能在神州大地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