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乌拉圭的民主浪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8
第7版()
专栏:综述

乌拉圭的民主浪潮
刘晓陆
11月5日,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几千示威群众与军警发生冲突,反映了乌拉圭人民要求早日结束军人统治的强烈要求。
1973年6月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后,国内民主力量一度遭到镇压。军政府宣布解散议会,取消政党活动,禁止游行示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社会矛盾激化,抗议活动不断发生。今年7月以来,乌拉圭的民主运动出现高涨的势头。继8月25日一些政党发动的第一个全国抗议日——敲空锅示威后,9月25日和10月23日又分别在首都举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抗议日”。数万人上街游行,要求军政府恢复民主,改善经济和对政治犯实行大赦。
一个时期以来乌拉圭的经济一直不景气,外债总额虽然只有40亿美元,但全国每人平均负债1,000美元以上,是拉丁美洲人均负债最多的国家之一。去年通货膨胀率达40%,比前年增加1倍,年度收入下降9.5%。失业率今年已达到15%。经济状况的不佳,加深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
面对这种形势,军政府在政治上作出了一些让步,以期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国内政局。1981年,现任总统阿尔瓦雷斯上台后,表示要推进恢复民主的进程,最终把政权移交给民选文人政府。同年11月,军政府制定了国家恢复宪制的计划,决定1984年11月举行大选,1985年3月交权给民选政府。此后,1982年6月军方部分地开放党禁,白党、红党和公民联盟三个政党获准恢复了活动。这三个党于1982年11月底举行了党内选举。
今年5月,军政府开始与三个政党进行“政治对话”。这一对话是乌拉圭“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心内容是讨论修改宪法问题,以确定军队在未来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1980年军方公布的宪法修改草案,军方想从法律上把由军人组成的政治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确定下来,并想以此做为“民主化”的先决条件。这个宪法修改草案事后被公民投票否决了,但在对话中,军方仍以国家安全为名主张扩大军队的职权,遭到各政党的反对。此外,政党要求完全解除党禁,恢复被禁止从政的政界领导人的政治权利,撤销对工会和新闻界的限制等等。由于军方和政党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政治对话”几度中断。军政府于今年8月2日甚至宣布暂时禁止三个政党的一切公开的政治活动,并且禁止报刊和电视广播对这一措施进行任何批评。这些事态的发展,使许多人为“民主进程”的前途感到担忧。
乌拉圭当前的民主浪潮,是随着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民主进程”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出现的。近几年来,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先后经过大选,产生了民选政府。结束军人政权、恢复民主制度,已成为拉丁美洲一股强大的民主潮流,阿根廷10月30日大选的顺利进行也给毗邻的乌拉圭民主运动以积极的影响。尽管目前乌拉圭国内形势动荡,但实现民主化进程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