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引导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9
第2版()
专栏:

引导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本报评论员
本报今天介绍种粮大户丁金关,从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经验,很值得重视。象丁金关这样善于经营,注重经济效益的农户,全国各地都有,总结和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村自从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以来,经济效益普遍提高。过去的四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每个农业劳动者创造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每亩耕地的产值(作物栽培)平均每年增长5.9%。但是,我国农业经济效益差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经营管理和科学种田的水平都还很低。农村实行分户经营以后,有些农民增产心切,但缺乏科学知识,不善经营,不懂核算,加大了生产成本,增产不增收。如何引导农民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提高必要消耗的使用效果,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对于每户农民来说,经营效果如何,首先看成本的投入。目前,在种植业的成本中,化肥占的比重较大。农民重视化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使用不当,浪费很大。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把我国化肥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10%,每年就可以节省投资20亿元。可见这是一项很有潜力的工作。各级领导部门应该广辟肥源,大积农家肥料,这不但可以减少费用,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培养地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就能持续增长。此外,用种、用水、用药等,也要引导和帮助农民采取科学的方法。
经营效果的好坏,也反映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单位产量的高低。单位产量越高则经济效益越好。因此,无论对从事种植业还是从事养殖业的农户,都要引导他们努力提高集约经营的水平。种植业要精耕细作,使一亩地生产出几亩地的产量;养殖业要做到科学喂养,提高牲畜的出肉率、产毛率,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建立合理的家庭内部生产结构,是农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如何改变生产的单一化,实行种养结合、综合发展十分重要。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开生产门路,又能获得对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多次增殖的好处。要引导农民根据国家计划以及市场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方向。生产什么,不能盲目发展,只顾赚钱,不顾产品销路,那样很难取得好的效益。另外,还应当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使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相一致。发展生产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家庭经济效益应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一致起来。
农户经营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我们要积极帮助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经营管理,使他们从单纯生产者变成良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