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工薪者基金”引起的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09
第7版()
专栏:瑞典通讯

“工薪者基金”引起的风波
本报记者 刘绪民
10月4日是瑞典议会秋季会议开幕的日子,帕尔梅首相预定在这次会议上宣布实行一项名为“工薪者基金”的经济措施。与此同时,议会外面有7.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主举行示威,反对这项措施。
“工薪者基金”又名“职工投资基金”,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去年的竞选纲领中提出来的。根据政府提出的具体方案,从1984年到1990年,在全国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总共建立5个“工薪者基金”。基金的来源是增收的两项企业税:一是20%的超额利润税,一是0.2%的工资总额税。基金主要用于购买企业股票,也就是用来进行投资。基金投资后所得利润的3%作为职工养老金,以补充国家“养老基金”。这项基金将由政府任命的委员会负责管理。社民党政府认为,设立这一基金有利于增加资本积累,加强生产性投资,从而可以增加社会就业,减少通货膨胀,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缓和劳资冲突。
类似“工薪者基金”的设想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出现过,战后在联邦德国、荷兰、法国和丹麦等一些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有人进行过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瑞典社民党决心在现在重新来一次尝试呢?这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的。
自七十年代中期瑞典卷入西方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生产萧条、工业投资下降、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加剧、财政赤字和国家收支逆差急剧增加。经济危机严重地威胁着社民党几十年苦心经营的福利社会制度,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据调查,1981年有50多万人不得不依靠社会救济度日。占全国不到0.3%的瑞典家庭拥有全国一半的个人户头的股票资本,全国拥有1亿克朗以上财产的家族有67家,而广大低薪者入不敷出。贫富差距的扩大进一步造成社会动荡。为了寻找摆脱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出路,社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决心进行这一试验。
瑞典历来实行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工薪者基金”的措施与这一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与传统稍有不同的是,这个措施把税收的一部分转为投资,试图以此减缓失业状况,并使受到削弱的福利制度获得新的资金来源。但是,由于这个措施事实上是强迫企业家把利润转为投资,引起了企业主的不满。在野的温和联合党、中央党和人民党也抨击政府实行这项改革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威胁。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惩罚性的税收,蒙受打击的正是那些经营得比较好的企业,结果将使国内投资的利润减少,从而造成资本外流。
社民党政府提出的建立“工薪者基金”的提案将于年底以前提交议会讨论。看来被议会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但这一问题今后仍将成为瑞典政界和经济界一个重大的争议问题。3个在野党声称,他们决不罢休,将在1985年下届大选中把反对“工薪者基金”列入竞选纲领,一旦重新上台,将立即废除这项措施。由此看来,这项措施能否对瑞典的经济复苏有所裨益,尚难逆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