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南极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0
第6版()
专栏:

南极行
本报记者 管彦忠 李志明
一、飞向天涯
人们常用“天涯海角”来形容地理上的遥远,对北半球的人来说,南极洲要算是地球上最远的地方了。
来到阿根廷一年多,总希望能有机会到隔海相望的南极去看一看。今年9月下旬承阿根廷国防部南极局和空军南极处热情周到的安排,我们如愿以偿,到南极采访了一次。
9月20日,我们告别布宜诺斯艾利斯,乘阿根廷空军C—130大力神运输机,开始了飞向南极的航程。机舱里,一个高大的红色集装箱几乎碰到顶篷的灯,里面装的是供南极基地上使用的废水净化器。机组人员告诉我们,去年“马岛战争”期间,这架飞机曾经运送过军用物资到马尔维纳斯岛上,舱里可装3辆坦克。
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在里奥—加列戈斯机场着陆。这是阿根廷南部圣克鲁斯省的首府,过去是一个不出名的小镇,但是,随着阿根廷南极考察事业的兴起,已逐步发展成有5万人口的小城市。街上的房子大多是平房,深黄色的墙,涂有深绿、深蓝或深红颜色的房顶,大概是因为这里天冷,可以多吸收些太阳的热量吧。我们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风和日丽,气温在20℃左右。到达这里,气温已降为5℃,冷风嗖嗖,茫茫大地见不到一点绿色。当晚,我们投宿在市内一家旅馆,主人高兴地说,我们曾经接待过去南极考察的中国科学工作者,今天又见到了中国来的记者,真是稀客。
翌日凌晨5点钟起床,我们全部换上特制的“南极装”,从头到脚,里里外外,一共15件。帽子、手套、袜子等都是两套,里面是毛线的,外面罩上尼龙夹里的,鞋是胶底靴,帆布筒高及膝盖,靴底比一般的厚一倍,用特殊加工的胶做成,并有一层厚厚的毡垫。——到南极去,防冻是头一件注意事项。
飞机何时起飞取决于南极马兰比奥基地的气候条件,我们一直等到早晨8点多钟才出发。大力神飞机,穿过云层,飞经火地岛上空,跨越德雷克海峡,直向南极。我们的目的地马兰比奥基地是阿根廷设在南极的一个空军基地。它位于同名的岛上,在威德尔海的西北部,南极半岛的东侧,南纬64°4′6″,西经56°43′02″。三个小时之后,播音员报告:马兰比奥基地快到了!从机窗往下看,只见一些小岛之间漂泊着一块块大小交错的冰块,蔚为壮观。马兰比奥岛看去象是覆盖着冰雪的丘陵地,中部是一块平坦的高地。飞机安全降落在一条覆盖着散雪的冻土跑道上,跑道两侧插着一些三角形的小红旗,它的尽头有两堆大火在熊熊燃烧,浓黑的烟柱随风飘向天空,原来这火光和浓烟是引导飞机着陆用的标志。巧得很,和我们同机飞往基地的有一位当年率队登上马兰比奥岛修建跑道的门西少校(当时是少尉)。他向我们叙述起1969年基地创建时的情景:
小分队顶着狂风攀上台地,搭起一排半人高的小帐篷,每顶帐篷只能容纳两个人。食品和燃料是预先空投到岛上的。帐篷里点一盏特制的煤油灯,照明兼取暖。虽说是取暖,但帐篷里的温度只能升到零度。他们吃的是罐头,喝的是雪水。没有任何机械,完全靠丁字镐与冻土和岩石奋斗。然而,创业者们以坚强的毅力终于修起了第一条可供飞机着陆的600米跑道,而后,跑道不断改进,加长到1,100米,大型运输机也可降落了。我们现在踏上了南极的大地,一切都那么陌生,新奇,而又引人入胜。
(待续)(附图片)
马兰比奥基地远景。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