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我国考古发掘又一重大收获 广州发现西汉南越王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1
第3版()
专栏:

我国考古发掘又一重大收获
广州发现西汉南越王墓
本报讯 记者余章瑞报道:广州市越秀公园西边的象岗发现一座西汉南越王墓,墓中出土遗物,是岭南汉墓中出土数量最多、收获最大的一座。其科学价值,可与满城陵山汉中山靖王墓和长沙马王堆汉轪侯墓相比拟,在全国汉墓考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年6月,广东省有关单位在这里建宿舍楼,发现此墓,经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请国务院批准,于8月开始由文物考古部门进行科学的发掘。
这座墓葬构筑在象岗的腹心,距岗顶深约20米。南北向。墓室分前后两部分,共六室。墓室全长10.85米,最宽处12.43米,墓顶全部用大石板覆盖,最大的一块是前室顶盖石,长2.5米,宽2.2米,厚24厘米。前室、后中室有石门封闭。墓室深邃阴森,俨然地下宫殿。
随葬器物计有礼器、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药石等。依质料可分为青铜器、陶器、铁器、玉石器、金银器、象牙器、漆器、竹木器、丝织衣物等十多类。数量很大,目前已知的就有一千多件。其中以青铜器占多数,约五百多件;其次是玉器,约二百多件。
重要的随葬器物有铜编钟(3组,27件),石编磬(2组,18件),南越式的鼎和提筩,匈奴式浮雕斗兽纹的铜牌饰,长达3米许的铜框架大屏风,直径41厘米的人物画像镜等等。
墓主置后中室,葬具一椁一棺。骸骨、棺椁已朽。墓主着玉衣,腰间两侧佩六把宝剑,头部放金钩玉饰,胸前戴金玉玻璃珠串。玉衣上下铺盖数十件大玉璧,直径大多在30厘米左右。足端棺椁之间还堆放一百多件仿玉的陶璧。外椁头端平叠六件大玉璧,玉璧下有盛满珍珠的漆盒,还有镂刻精美的角形玉杯,等等。
墓中出土19枚印章,是全国汉墓中罕见的。最大的一枚是龙钮金印,文曰“文帝行玺”,可确定墓主是第二代南越王。另有封泥、铭刻和陶器上的戳印文字,也为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根据。
南越国是西汉前期岭南地区的割据政权,传5世93年。关于它的历史,《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南粤传》都有简明记载,但有缺佚。象岗第二代南越王墓的发现,对研究秦汉期间岭南地区的开发、物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国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为探寻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墓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座墓葬发掘以后,有关单位拟就地筹建博物馆加以永久保护,供国内外学者和人民群众参观。
(附图片)
龙钮金印“文帝行玺”(每边长3.1厘米)。
铜提筩(高40厘米)。
墓室内的情形(局部)
角形玉环(长18厘米)。
嵌金透雕玉饰(长14厘米)。
(本组照片由文化部文物局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