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棉纺织工业进入新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04
第2版()
专栏:

  棉纺织工业进入新阶段
俞鲤庭

随着全国财经状况的好转,带来了棉纺织工业的好转局面。
去年八月以后,由于全国各地丰收,人民的购买力普遍提高,纱布需要量激增,给棉纺织工业带来了扩大的市场。九、十月间,跟着全国棉花丰收,产量超过一九四九年百分之五十六,棉纺织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基本上获得了自给。这样,花纱的比价开始趋于正常状态,代纺的工缴也作了适当的调整,经过了初步改造的公私营棉纺织工业已都可以获得了相当的利润,于是棉纺织工业就迅速地从勉力维持的状态,转入全面恢复。去年十月前后,全国各地暂时停工疏散的工厂,都已在各地人民政府的帮助之下,先后全部复工。华北、中南、西北等产棉区的厂家,开始陆续增添新的设备。为了适应全国人民的需要,从十月份起,在全国范围内,一律开工六天六夜。十月至十一月间,国营棉纺织厂和部分给国家代纺的厂家,并且进行了增产运动。这一个增产运动获得了重大的成就。由于各地职工的热烈响应,忘我的劳动,产量都大大地超过了预定计划。单以上海、天津、青岛三地国营工厂来说,平均已超过预定计划百分之一九·○三。这样,截至十一月底止,全国国营工厂已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一九五○年的全年计划。棉纱提前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一○一·四四,棉布提前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一○○·六九。以去年一月至十月的实际产量和十一及十二两月的计划产量并计,去年全国公私营棉纺织厂可完成去年初的预定计划百分之一一八。这个数字相当于战前最高年产量(一九三○年)的百分之九十七,比抗战前一年(一九三六年)则要超过百分之十四!这就是说,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今的一年间,棉纺织工业已经迅速恢复到二十年前的最高产量。

按照现在的产量,是大致可能符合当前的需求的。但如果从发展的观点看,要以去年的实际产量作为今年的计划产量,无疑地将无法满足一九五一年全国人民的需要。为了供应全国人民今年的需要,就必须将纱布的产量适当的提高。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全国棉纺织会议一致同意一九五一年的方针,应当是:“提高生产,改善管理,重点建设,稳步发展”。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全国棉纺织会议又根据这一方针,按照市场需要和原料供应,初步确定了一九五一年的生产计划。这一计划将比一九五○年的预计产量增加百分之三十三,比战前最高年产量超过百分之二十八;比一九三六年的产量则将超过百分之五○·六。这将是中国棉纺织工业有史以来的最高产量!
经过了这次会议,棉纺织工业已踏入了它的新阶段——发展的阶段。
完成这样的一个巨大的计划数字,需要组织现有一切的力量,适当地增添新的设备。
全国棉纺织会议曾经将这个计划,具体地分配到大行政区和各主要地区。
过去一年间,曾经制订了全国公私营生产计划,但限于实际情况,计划还只是在国营工厂中间和个别地区的私营工厂中曾有意识地实行。一年来的经验证明,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对于国家和每个工厂都有极大好处。国家借此了解和掌握全国的原料成品,使纺织工业走上正规生产。对于每一个工厂而言,有了计划,这就有了经营的具体方向。
过去我们有过为了争取代纺加工的较高计划,有过为了易于完成生产的较低计划。而这次的计划是根据各地的设备数和真实的生产效率而制订的。对于各地的工厂,都是具体可行的。贯彻和保证执行这个计划,就是保证有足够的纱布以供应全国人民的需要。
要完成这个巨大计划,需要让每一个参与实际生产的职工,都能了解计划。每一个工厂,一方面要对敌人和与工作无关的人,保守国家的秘密,另方面也一定要使职工群众能够充分认识本厂本车间计划的重要性和它实际的情况。两者结合起来,然后计划才能成为实际行动的指针。

实现这样的巨大计划,还需要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配合。没有这两方面的很好配合,计划也将难以有保证的实现。鉴于这种情况,全国棉纺织会议讨论了“经营标准”(经济技术定额),和工厂管理的改进,这是完全正确的。
制订完备的棉纺织工业的各种经济技术定额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实际的测定,吸收众多的经验,总结更多的工作。但是作为一个初步的基础,规定出原料的标准,成品的品质、规格,以及大小型工厂职工人数的定额等等,作为经营的方向,那是可能,而且也是必要的。这次棉纺织会议讨论和修正了去年三月会议所草定的纱布经营标准,对一年来技术管理中间的主要缺点,作了较明确的规定:增加了纱布成品检验制度,以促进成品品质的改进,作为业务管理上的依据,借以考核工厂成绩的优劣,是完全必要的。经营标准中进一步订定了交接班制度,保全制度和运转规定,对于今后生产技术管理的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经营标准”,又充分照顾了中小型工厂,因此是比较容易执行的。三月会议之后,各地曾经试行“纱布经营标准”,取得了一些成绩,使执行的厂家在成品品质方面有了明确的准绳。在定员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方向。经过了修订的经营标准,对当时的标准变更不大,这就是说,执行是完全可能的。对于一向经营较差的工厂,经营标准将是改善和提高他们技术管理的目标。
在工厂管理方面,为了搞好生产,几乎一致认为应当在公私营工厂中普遍建立责任制度。所谓责任制度,即是人人对事负责,事事有人负责。一九五○年内,工厂管理是有很大进步的,但不敢管不愿管不受管的事实是相当严重的,因此,浪费现象、纪律松懈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只有建立了责任制度的工厂如东北、津、青的少数厂情况才开始有了改善。这就证明了:建立责任制度是改善生产管理的中心环节。
我们的责任制度是建立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的,即是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的。在国营工厂中,它是以工厂管理委员会为基础的,在私营工厂中,它是以劳资协商会议为基础的。正是因为它是建筑在民主的基础上,它就要求人人对生产负起责任。对生产负责,即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因此生产责任制是人人对生产也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民主管理制度。所以我们的责任制度与资本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的管理制度有本质上的不同。
要求每一个人负起一定的职责,这就要分清每一个职工要负些什么责任?要如何负责?换句话说,要具体订立职工的职责任务,使人人能有明确的责任可负。同时,为了鼓励先进、教育落后,责任制度还需要辅以必要的奖惩制度。
要负责,当然首先应该从领导上负起责任,在领导上建立起负责制度。在国营纺织厂这就首先要求行政上的负责人——厂长负起责任。在私营纺织厂,这就首先要求资方的负责人——经理、厂长负起责任。只有领导上以身作则,首先负责,然后才能建立全体职工的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就是这样与职工人人有密切关连的制度,它必然是一个群众性的运动,而且也是一个经常的任务。这样,就无疑地,要搞好它,就不是行政或资方所能单独完成,而必须发动党、团、工会步调一致地来合力推动;要搞好它,就不是一个突击的运动,而是长期的工作。
在进行中间,当然还是应当有步骤,有计划。每一个工厂有每一个工厂的特点,也有每一个工厂不同的主要缺点。而首先应当解决主要的缺点,建立主要的责任制度。目前在纺织工厂中间,主要是质量坏,事故多,成本高,因此应当首先建立质量制度,安全制度,和成本制度。但也还是应当按照各地区的各别情况,分别先后。各地的纺织工业由于解放时期的迟早和工厂集中的程度不同,不可能强求一致,因此从思想上认识和从原则上确定这一问题,按照各地具体情况,订出各别的具体办法,分期进行,是完全正确的。
从管理方面技术方面配合生产计划,使我们国家一九五一年的棉纺织业计划的实现更增加了保证。这也就是使棉纺织工业成为保障人民生活,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有力后盾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