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解放“木乃伊”的“陪葬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2
第5版()
专栏:调查汇报

解放“木乃伊”的“陪葬者”
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电子仪器厂,发现这里的确有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这台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被安置在一个大厂房里。因为它不能使用,被人称为“木乃伊”。这个厂的3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日夜轮流看守它,成为这具“木乃伊”的“陪葬者”。
这是一台“DJS—11”型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电子计算机。1975年,当时的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不顾本省实际情况,盲目地向国家争取到生产这台电子计算机的任务,并同用户——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签订了协议,定价1,100万元,用户预付800万元。哈尔滨电子仪器厂被定为主机生产点,全省各方共同搞“会战”。由于当时黑龙江省不具备生产这类电子计算机的条件,结果延期两年,到1979年末才勉强组装完毕。这台原设计就比较落后的电子计算机,等到组装完成,就显得更加落后了;加上验收又不合格,用户便拒绝接收。此后,“会战”指挥部撤销了,参加制造的单位也先后撤走了,只剩下哈尔滨电子仪器厂一家孤零零地守着这台电子计算机,卖又卖不了,扔又不敢扔。这台电子计算机占用了这个厂300多平方米的最好的厂房,需要11名工程师、10名技术员和9名工人维护,每月耗电28,000度,耗水4,000多吨,各项维护费一年达30万元。这台电子计算机实际造价是944万元,除花光了用户预付的800万元,还动用了哈尔滨电子仪器厂的144万元流动资金,这个厂不得不每年向银行支付10万元利息。这个过去连年盈利的工厂被拖得精疲力尽,从去年开始走上了亏损道路。而作为用户的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则因定制的电子计算机无法使用,四年来,每年不得不花20万元租金和两万元的旅差费,派人到外地租用计算机,使科研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据介绍,这台电子计算机的弱点是不能同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电子计算机通用;设计落后,结构繁杂,出了差错无法检测。同时,它的体积庞大,造价昂贵,耗能大,用户买到手里,还得花100万元的安装费才能使用。而目前,100万元却可以买一台与其功能相同的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这台电子计算机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白送都没人要的物件。对这台电子计算机早就应该作出适当处理,然而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这个厂的一位工程师焦急地对记者说:“八年了,为这台电子计算机,我们白白扔了成千万元的人民币!如今,历史的错误早已得到清算,可是我们还在为这台计算机大把地往水里扔人民币,真叫人心痛啊!请有关部门不要再拖延了,赶快采取果断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吧!”
本报记者 丁帆 谢金虎编后
一台不合格的电子计算机,躺在那里沉睡已近四年了。怎样对待这台电子计算机?是让它这样一直躺下去,还是应该及早地果断地作出适当处理?据说,上下有关部门都曾接触过这件事,但迄今未有结果。
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件事,我们毫无定见。在这里,谨提供这样一种情况:1982年4月,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于库存已久,确已失去使用价值,技术落后,耗能很高,效率很低的机电产品,可作报废处理。当然,电子计算机不同于一般的机电产品,是否适用这个决定,需由有关方面研究。但是,不管如何处理,为维护这台不能使用的电子计算机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应再继续了,而应该及早解放出来,使之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