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京郊办冬学初步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04
第3版()
专栏:

  京郊办冬学初步经验
土光
京郊冬学,截至去年十一月底止,已开办二百七十七处,五百九十一班,有一万七千九百二十六农民上了学,超过前年十一月份的一倍,已经作到每个行政村有一处冬学。
去年冬学获得如此成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般区领导的重视,培养了大批群众教师与根据群众生活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动员。事实证明:领导上重视冬学就办得好,反之则差。十三区是郊区农业人口最多的区,但因领导上对办冬学不够重视,在农代会传达郊区工作时,只说一句“冬学工作另有计划”,没有引起干部的普遍注意,因之目前只开办三十七处,八十三班,二千二百九十六人。学员三分之一以上是儿童,距离争取五千人入学的计划还很远。而十五区,总人口只有十三区的四分之一,但因领导上在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传达并讨论了冬学工作,规定区干部下乡工作汇报时,要汇报冬学,因而发展较快,目前已有三十八处,五十一班,一千八百六十四人,平均每个自然村都有冬学,而且不少是两班。又如七圣庙村村长,拒绝当冬学委员会主任,因而冬学办不起来;但在十区秋征模范村大黄庄,由于干部带头上冬学,用各种方式深入动员,适应着自然村分散情况办了三处冬学,八十二人参加学习,另外还有常年民校。
注意培养群众教师是办好冬学不可缺少的条件。京郊五百三十三名群众教师经过学习后,一般都认识到农民教育的重要性,热情很高,纷纷订了办冬学的计划,在“在自愿原则下,动员村干部、青年、积极分子上冬学,并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方针下,利用各种方式深入动员宣传。如王杉木店文教委员王顺风向群众诉说过去自己不识字的痛苦,识字后的方便。八里庄群众教师学习回去后,先把自己一家动员起来影响别人。这样,群众教师便成了开展冬学工作中的骨干。
动员工作要根据群众生活情况,对学习的具体要求与顾虑等条件来进行,提出冬学的具体办法。而不能把动员工作只停留在大会动员和一般号召上,或只限于了解个别积极分子对学习的意见。京郊采用的动员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用小型文化诉苦的方式,启发农民的学习要求。大黄庄李汉卿,解放前把东家五百银元的支票,当便纸用掉,被解雇了。马厂孟大头误拿伪中央票买豆腐,卖豆腐的又拿他买豆子才被发现,以致二人争吵起来。东郊过去有些不认字的农民到城内找工作很困难。有的老大娘怕妨碍衲底子(东郊妇女副业)不让女儿上冬学,但谈到不识字的坏处,便不阻拦她们上学了。
二、深入了解群众对冬学的反映,消除思想顾虑。十区文教科在高碑店搞冬学试点时,动员该村小学、文化馆和工学团的学生,了解村干部与群众对冬学的意见。发觉群众对过去的冬学不满意,因之信心不高。有的说:“大人小孩混在一处,乱烘烘像个蛤蟆坑。”“教员今天是这一个,明天是那个,接不上岔;先生学生谁都摸不清谁的脾气,学个啥呢?”“有时还叫小孩子来教,他们是咱们抱大的,倒教起咱们来了。”根据以上的反映,便召开了干部会、团员会,区干部检讨了前年领导抓的不紧,表示今冬下决心办好,加紧学习,带动大家,请在冬学教师训练班毕业的当先生;并向群众解释,小先生还是可以帮助大家,又由大家订出规矩,于是有一百零一个青年农民上了冬学。
三、让学习好的民校学生做报告,树立群众的学习信心。高井村去年冬学转成民校,坚持了一年,好多青年,将民校课本念到三册四册,算术学到小数点及分数,附近村的青年都很羡慕,后悔去年没坚持下来。有些岁数大的,也消除了“过了吃文墨岁数啦”的思想。他们计算,一天认三个字,一冬就是三四百,几个冬天就行了。
四、有了学习信心与要求,还要解决学习困难。分散的村,嫌跑路费时间,便分散成立;有小孩的妇女,要看家,便动员小学生或其他邻居来教;灯油钱不够,十区便从合作社买来,按实际点灯的时间发油,不少村从副业生产盈利中抽钱买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