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端正指导思想 采取有力措施 吉林省工业扭亏增盈 形势越来越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3
第2版()
专栏:

端正指导思想 采取有力措施
吉林省工业扭亏增盈 形势越来越好
本报讯 记者鲁牧报道:吉林省端正办工业的指导思想,下“笨工夫”抓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取得显著成果。他们的经验,近日又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的称赞。
吉林省原是工业经济效益差、企业亏损严重的省份之一。1981年,该省预算内企业亏损额达2.48亿元,亏损企业553个,亏损面占45.7%,居全国第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今年10月末,亏损户已减少到251个,亏损面下降到21.7%,今年头10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减少53%。全省7个市、地、州,盈亏相抵后都盈利。12个行业除军工、煤炭亏损额大幅度下降外,都做到了全行业不亏损。46个县、市已有39个盈利;二轻集体企业亏损面,也由19.3%下降到10.6%。
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端正指导思想入手。为了扭转“效益低、财政穷”的局面,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端正办企业的指导思想,再不能走只重视产值、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只注意扩大一般生产能力,忽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老路子。要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效益和速度的统一。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坏,要看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讲求综合发展水平。主要看四条:即看品种、质量;看消耗、成本;看利润、税收;看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明确了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工作的方向。
——按地区、按行业一户一户地分析亏损原因,采取“限、停、关、放”措施。今年年初,根据对499个亏损企业分析的结果,制定扭亏规划,下达指令性文件:对经营管理不善、消耗高、浪费大、产品质次价高的444个亏损企业,分别实行不同期限的限期整顿、限期扭亏;对产品不对路、经济技术不过关、设备失修不能正常生产的5个严重亏损企业,实行停产整顿;对长期亏损、产品无销路、转产无条件、改造无前途的50个企业,采取坚决关闭。与此同时,对小型国营企业在经营方式上放开,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制订和实施鼓励扭亏增盈的10项政策。(见本报9月20日第二版)
——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各地、市、县、部门都建立扭亏领导小组,实行分级、分口、分户负责制度。
——把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同企业全面整顿、工业调整和改革、推进技术改造、加强经济效益的管理和考核结合起来,一抓到底。
通过以上过硬措施的逐步完善和实施,去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财政收入增长8.4%;今年1至10月份,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势头,做到了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效益增长幅度高于产值增长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5.2%,工业缴库利润增长21.1%,财政收入增长14%。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吉林省过去是个严重亏损户,在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方面,他们不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面,采取了一套有力的措施,工作很扎实,因而扭亏步伐迈得比较大。他们的这些经验,很值得各地区、各部门重视和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