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正确对待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原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3
第5版()
专栏:

正确对待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原则
胡垲
近几年来在我国文艺界出现了所谓“现代派热”,有的甚至认为现代主义是“我国文艺发展的道路”。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原则是文艺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包含有政治倾向、思想观点、艺术主张各不相同的文艺流派。但是,现代派有某些共同的美学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主张文艺表现“自我”,反对文艺反映现实生活,把艺术创作中表现“自我”与反映现实对立起来。我国文艺界有的文章号召作家“要顽强地表现自己”,“顽强地表现他自己的一个赤条条的‘我’!”
第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上,主张表现艺术家的“直觉”和“下意识”,否定理性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认为文艺创作“光凭自觉意识就是光凭概念”,所以一定“要和那‘不由自主的’‘自发的’潜意识打很久的交道”,摆脱自觉意识的影响才行。
第三,在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片面追求形式的“创新”,主张形式就是内容,反对艺术表现一定的社会内容。有的文章主张“追求形式上的流动美和抽象美”,“逐步地脱离‘具象艺术’走向‘抽象艺术’。”
第四,在艺术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上,否定过去时代的优秀艺术传统,主张离开继承的所谓“创新”。有的文章提出要突破“传统的美学原则”,否定现实主义的文艺传统。
现代主义文艺理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已经过去,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深刻的精神危机,许多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产生了颓废、没落、感伤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希望在自我和梦境中寻求解脱和安慰。现代主义文艺理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现代主义的产生还有其思想理论的根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的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等人的反理性主义、直觉主义、存在主义等,为现代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
现代主义美学原则是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我们对待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研究、批判地借鉴,吸取某些合理因素,绝不能盲目崇拜全盘接受。
首先,现代主义美学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体验,深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有其值得吸取的因素。但是,这种理论把表现“自我”与反映现实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否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就必然会割断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民的联系。而马克思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则主张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与忠实于客观生活二者的统一,从而正确地解决了艺术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其次,现代主义美学强调感性和直觉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也有某些合理的成分。艺术形象确实不能只凭概念,而必须具有审美直觉和具体感性的特点。但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把感性与理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完全否定理性在创作中的作用,否定艺术家的世界观对于创作的指导和制约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则认为艺术形象是“理性和直觉、思想和感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高尔基语),从而正确地解决了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感性和理性、直觉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再次,现代主义美学强调艺术形式,重视艺术形式,追求形式的创新也有其合理的方面。但是,这种理论片面地强调形式,把形式与内容等同起来则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否定艺术的思想性。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则认为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也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在内容与形式的矛盾统一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对一部文艺作品来说,应当把进步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这就正确地解决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最后,现代主义美学强调艺术的创新。如果从艺术必须具有独创性来说,也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这种理论完全否定传统,否定人类过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艺遗产,则是完全错误的。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张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近年来,在我国有一些文章竭力鼓吹现代主义的美学原则,用以否定和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这是极为错误的。
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这样的文艺只能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而不能以现代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
(转载自10月27日《甘肃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