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面铺兼味美 中日友谊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3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面铺兼味美 中日友谊长
刘德有
东京上野不忍池畔有一家荞麦面铺,叫“莲玉庵”。日本朋友告诉我,“莲玉庵”这个字号,是由不忍池亭亭玉立的莲花而得名的。这家面铺铺面很小,只有一间门市,在东京并不出名,但它却曾接待过中国当代文豪郭沫若同志,为中日友好史册增添了一段佳话。
今年9月,正是蟹肥稻黄季节,我随李一氓同志率领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访日。在抵达东京的第二天,东道主茅诚司先生便邀请我们到“莲玉庵”吃荞麦面条。我们驱车穿过神田的旧书店街,经过秋叶原栉比鳞次的电气用品店,驶进一条幽静的小巷停下。下车抬头一看,只见门上一块横匾,用草书写着“莲玉庵”三个字。掀开日本特有的短布帘,我们看见茅诚司先生夫妇和前日本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先生早已等候在那里,满面笑容地欢迎我们。主客坐定,茅诚司先生郑重地说:“今天中午我请李先生一行到这里吃荞麦面条,是为了缅怀郭沫若先生。”28年前,郭老就是在“莲玉庵”吃荞麦面条的。
那是1955年12月,郭老应日本学术会议邀请,相隔18年后访问了他曾生活20年的日本。我有幸作为译员随行。当时任日本学术会议会长的茅诚司先生听说郭老在日本留学时爱吃荞麦面条,便想宴请他一次。但,安排在哪里合适呢?他想起了自己在东京大学任教时常去的一家面铺——上野的“莲玉庵”。一天晚上,茅诚司先生派人陪同郭老一行到“莲玉庵”来,请他在二楼的一间和式房间,吃了美味可口的荞麦面条。
荞麦面条,在日本是一种大众化的食物。吃荞麦面条的习惯,长期以来盛行于全国。现在,大小城市的街头巷尾,卖荞麦面条的小饭馆比比皆是,而且荞麦面在日本也已经变为比较讲究的食品了。荞麦面条的吃法很多。有一种叫“笊荞麦”的,吃法是把面条煮好,放在小笼屉上,另外,用酱油、砂糖、料酒和鲣鱼干做汁,吃时佐以葱花或萝卜泥,把面条放进汁里醮一下吃。如果爱吃辣的,还可以放一点辣椒面。
茅诚司先生这次又邀请李一氓同志等中国朋友来“莲玉庵”,面铺主人自然很高兴。宾主围坐对饮,显得格外亲切。谈笑间,老板把28年前郭老用餐后为这家面铺留下的两幅墨宝挂出来,上面写道:
“荞麦五枚
清酒三十杯
满足了十八年来之愿望”
“红叶经霜久
依然恋故枝”
这两幅字,落款均为“郭沫若”,是郭老签字时写的那种草书,后一幅还落了上款“莲玉庵”。两幅墨宝字迹飘逸洒脱,奔放有力。
这时,“莲玉庵”的老板泽岛孝夫走过来,向客人致意。他年近五十,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话语不多,很腼腆。当他知道我曾随郭老来过这里,便深情地说,“那时,我还是个高中学生,转眼快30年了。这两幅字是我们店的传家宝,平时珍贵地收藏起来,绝不拿出,但今天因为中国客人来,才挂出,表示对你们的欢迎。”
说来也巧,这一天,茅诚司先生也把他珍藏的郭老写的斗方带来给我们欣赏。只见斗方上写道:
“惠我荞麦面,回思五五年,
深情心已醉,美味助加餐。”
茅诚司先生向我们说明了事情的原委:1977年10月,他偕妻子到中国访问。听说郭老身体不好,他们从日本不远千里给郭老带去了荞麦面条。那一次,遗憾的是未能见到郭老,但后来郭老亲笔写了一首诗委托秘书送给了他。这张斗方便是那时郭老写的。
席间,宾主边用餐,边忆往事,怀念郭老,气氛十分融洽。李一氓同志对茅诚司先生说,我与郭老是从广州开始北伐时就认识的。今天承蒙款待,能在郭老访日时用过餐的饭铺吃到荞麦面条,感到非常高兴。
在感受着日本朋友火一样的友好情谊中,我默默地想,28年前跟郭老访日时,中日关系尚未正常化,但如今中日关系不仅正常化,而且有了可喜的发展。日本人吉庆时有吃荞麦面条的习惯,我想,今天我们吃的正是庆祝中日关系大发展的喜面,也是祝愿两国人民永远友好的长寿面。
按照日本习惯,贵客临门,总要请客人挥毫留念。殷勤的面铺主人早已把笔墨砚台和纸张准备好,请李一氓同志写一点什么。一氓同志略加思索,挥笔写道:“面酒兼味美,中日友谊长”。
(附图片)
“莲玉庵”里话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