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戏曲界要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4
第7版()
专栏:

戏曲界要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前进
袁雪芬
党中央最近提出在思想战线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问题,非常及时,意义重大。我们戏曲界从粉碎“四人帮”以来的七年中,由于党的文艺方针指引,经过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无论在剧本创作和改编、导演表演艺术的提高和舞台美术的创新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这几年来,在戏曲舞台和我们队伍中,都还有许多缺点和弱点,尤其是存在着精神污染的现象。我们深有痛感的,就是有些同志对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表示淡漠、动摇,乃至背道而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痛心的倒退倾向。
对戏曲工作者来说,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应当拿出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戏。而有些同志却不去区别剧目的糟粕与精华,不顾演出的社会效果,主张想要演啥戏就可以演啥戏。若不赞同,便被指为“僵化”、“极左”。甚至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近年已明令规定不宜演出或禁止演出的戏,有的地方仍然置若罔闻,还是照演不误。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艺术商品化的错误影响下,一些内容陈旧、格调低下的老戏被翻出上市;有的则把戏改时已经剔除的糟粕又拣了回来;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早在解放初期被赶下舞台的美化叛徒、诲淫诲盗的坏戏,竟然东山再起,又出现在社会主义的舞台上。在上海就有那么一个剧团,公然演出《马寡妇开店》这样的坏戏。类似这样乌七八糟的演出,还蔓延到一些公园,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年的影响非常恶劣。应该看到,戏曲在我国十亿人口中,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演出的混乱,不只是糟蹋戏曲艺术,而且污染社会,污染人的灵魂。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戏曲工作者,怎能容忍这种现象呢?
戏曲舞台上出现精神污染的问题,固然同过去遗留下来的大量含有封建毒素的旧剧目还有很大的影响,以及忽视推陈出新工作有关,但更与随着对外开放,我们队伍中某些同志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向钱看”思想抬头,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错误倾向分不开。有人不是就公开主张要钻开放政策的空子“捞它一把”吗?他们对为人民服务相当冷淡,而对追求金钱却异常热衷。剧团下厂下乡演出,有些人是有利可捞就去,无利可取不干;平时要增演一场是锱铢必较,搞起那种以赚钱为主的承包,场次却是不厌其多;有的拿着国家的工资不上班,还要利用国家院团的牌子出外捞外快;追逐铜臭、唯利是图者不乏其人。还有人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我服务”,追名逐利,不惜降低人格,败坏剧团的风气,以低级庸俗的表演和装饰取悦于落后的观众;甚至还有些人各拉一帮为自己捧场,引起观众在剧场里互相争斗。对于这种种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共产主义道德相抵牾的表现,广大观众早有意见,多次提出尖锐的批评,戏曲工作者的大多数也是不满意的。
戏曲界存在的精神污染,反映出我们某些思想文化部门的领导工作软弱涣散,存在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有的同志借口实行“百花齐放”方针而放弃领导,有的同志为了想搞改革,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试点,就轻率地行动。在上海就有这种情况,甚至出现象《爱,在我们心里》这样有严重政治思想错误的戏。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戏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自身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我忘不了五十年代初,党领导戏曲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不仅废除了剧团中的剥削制度,禁演了坏戏,净化了舞台,而且戏曲工作者本身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过去演员是充当老板手中的摇钱树,被视为供人娱乐消遣的“戏子”。正是党把我们演员从社会的最底层解放出来,成为受到尊敬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党的亲切教诲下,我们懂得了演戏是“高台教化”,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何等的光荣,何等的高尚!回想自己这三十多年来的经历,感触很多,多少年来自己在做人和做戏问题上的求索,现在不是找到最正确的答案了吗?我欣喜地看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艺术不再为金钱所役,而以为人民服务为荣;演员不再设法迎合少数观众的低级趣味,而是从事严肃的艺术创造。新中国的戏曲工作者从政治上翻身了,从精神上也真正地站起来了!时代在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更应该按照党和人民的期望,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决不能又重新沉沦到旧戏子的地位上去。
我们戏曲工作者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就必须与精神污染作坚决的斗争。这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戏曲界一定会在清除精神污染中,高举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旗帜健步前进,开创戏曲工作的新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