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革命的壮歌——看舞剧《高山下的花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4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革命的壮歌
——看舞剧《高山下的花环》
张苛
最近,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演出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剧《高山下的花环》,是一曲革命的壮歌。它使我们看到新的一代的成长,虽然成长充满了矛盾斗争——和母亲的溺爱、自私自利的思想、旧的习惯势力的矛盾斗争;但是在我们的土壤——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在明媚的阳光——党的培育、教导下,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这是闪光的一代,披着时代的光彩,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彩!这个舞剧是用舞蹈艺术陶冶人们情操的净化剂!
舞蹈创作表现现实题材难,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题材更难。前卫文工团的同志们知难而上,运用舞剧特有的规律,对原作进行了浓缩、剪裁、编织、绘制出有声有色的场面,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扬舞蹈艺术抒情的特长,正是舞剧中几段舞蹈成功的原因。梁三喜牺牲时,时间为之凝止,他和蒙生的双人舞表现了壮美。玉秀的情思,碧水也为之悠悠,她和三喜的双人舞显示了甜美。编导们用优美的舞蹈抒发了美的情操、美的感情。舞蹈揭示内心矛盾是较难的,可是通过四个母亲、八位战士和蒙生交织进行的舞蹈,使观众洞察蒙生的思想斗争。在处理三喜、蒙生同时躺卧、思绪各异时,巧妙地展现了两个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受到的不同影响。编导还运用渲染、对比的手法,如用傣家幸福的生活牵引玉秀的情思,用战斗的凯歌激发蒙生的悔愧。从表现的内容出发,从人物的塑造出发,这些朴素的舞蹈语汇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粗犷的地方秧歌在玉秀和三喜的双人舞中变得柔美;反映战斗的舞蹈,那铿锵的节奏,那迅猛的舞姿,那多变的画面,是感情的激化、升华。特别是调动了多方面因素,如音乐上民族乐队演奏出交响性的效果,舞美上利用分割的天幕造成多空间的表演区等,都为表现现实题材,扩大舞剧的表现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舞剧《高山下的花环》可能考虑到要忠于原作,使人稍有拘泥之感。如果人物再集中些,更充分地发挥舞剧的特长,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相信通过听取意见,修改加工,会精益求精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