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掌声之后的深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4
第8版()
专栏:

掌声之后的深思
石肖岩
想起《甲午风云》、《林则徐》上映,那邓大人、林大人一出场,就免不了博得观众的一片掌声。
巧得很,近日笔者又在影院中听得掌声,这是在看新影片《火烧圆明园》之后,几位朋友相遇都说,凡是画面出现严惩洋人的那两处镜头,全场莫不是掌声如雷,令人痛快。一处是通州谈判,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僧格林沁不甘示弱,将个狂妄至极的巴夏礼双手举起,悬空转了七八圈,最后狠狠地抛入了庭院池中。再一处是赫赫有名的八里桥之役,激昂、悲壮,官兵直冲敌阵,大长了民族威风。
一部影片,能够拨动观众的心弦,使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不能不说是成功。《火烧圆明园》正是以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血腥侵略,讴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唤起了观众的共鸣。
然而,也就在掌声与痛苦之余,笔者不禁想到其它。先就僧与巴夏礼相争而言,姑且不说史实上根本没有这件事,只讲僧格林沁对巴夏礼说的这两句话:“大风大浪经得多了”,消灭入侵洋人只不过象“捻死一个臭虫”,这恰恰暴露出当时清王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同一个僧格林沁,不就在新河之战,落得个七人生还?清朝自以为“天朝上国”,视他国为“藩国小邦”,就连那祖宗传下来的三拜九叩礼,也非要入朝“晋见”的西方人效习不可,岂不是迂腐得很?再有,八里桥血战,爱国士兵十分勇敢,可是在洋枪洋炮面前,不能不最后败阵,重要原因之一,不也是由于不知火器已替代了冷兵器?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英勇斗争的历史,也是封建政权昏庸,中华民族遭受外侮的历史。而后者,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因此,当我们为《火烧圆明园》鼓掌之时,切不可遗忘了这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