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要十分重视流通领域的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5
第1版()
专栏:社论

要十分重视流通领域的经济效益
作为生产过程的继续,流通过程是社会经济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农业产品的收购、加工、调运、仓储、批发、销售,以及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同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提高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是一件非抓不可的大事。抓好了这件事,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巨大积累和节约。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国营商业,在党的正确经济方针和政策指引下,这些年来在安排和保证市场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很大。但也要看到,国营商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在利润、费用水平、资金周转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成绩;有的行业或企业长期亏损严重。随着多渠道流通的开展,国营商业在体制上、经营方式上都有很大的缺陷,应变能力差;“官商”作风带有普遍性,有待进一步克服。具体说来,诸如市场信息不灵,进货不适销,以致商品库存大量积压;不少地区至今按照行政区划设置批发、商业网点;批发环节多,加大了费用开支;由于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而影响销售,等等,都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生产和消费。
流通领域,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它经营上的经济效益往往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我国农村广泛实行联产责任制以后,出现了交售农副产品难和生产资料供应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经过努力尽快地适应这种变革。现在一些国营商业部门和基层供销社的商品销售额明显降低,就是不注意改善经营管理和应变能力差造成的。在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国营商业和供销社要安排好市场并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注重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变革给流通领域带来的影响,研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并在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指导生产适应社会需要,一方面努力提高企业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流通领域的经济效益。
扭转商业企业亏损,是当前提高流通领域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国营商业经营的商品中,有一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食油、猪肉、蔬菜等,销售的价格低于收购的价格。为了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的安定,国家对这一部分政策性亏损商品实行了财政补贴办法,这在目前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对国营商业部门来说,在经营这类商品时,也有一个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例如,各地经营生猪,有的省亏损增加,有的省亏损下降,有的省还有盈利。这说明经营管理水平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商业部门决不能因为这些商品列入政策性亏损,而放松改善经营管理的努力,要特别注意防止以政策性亏损来掩盖经营性亏损。还有一些地区的实践表明,正确地执行政策,认真进行企业整顿,堵塞漏洞,严肃财经纪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和浪费。这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而且事实上也就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需要商业系统的广大职工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努力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的努力越有成效,流通领域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一切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都必须在改善经营管理上狠下功夫,要千方百计通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损耗和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经济效益,而不能靠乱摊费用、乱涨价或以次顶好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那样做,是违背国家政策和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的。从现在起,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当把提高流通领域的经济效益作为重要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作为整顿商业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抓紧抓好,抓出显著成效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